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区域的角度来看 ,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际差异 ,并且这一差距呈扩大的趋势。面对经济发展的区际失衡 ,为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 ,国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抉择。我们知道 ,在西部地区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有五个 ,如云南、甘肃、青海等省虽然不是民族自治区 ,但各省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人口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据 2 0 0 0年人口统计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占 54 2 5% ,青海、贵州、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和湖南省湘西、湖北省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幅员约 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上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65亿,占全国人口的2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  相似文献   

3.
肖雁 《经济论坛》2005,(18):23-27
建立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能着力点在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的转化。20多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93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2003年能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然而在全国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地区还有257个,占43.4%。从分布上看,国家在西部扶持的205个贫困县中,有126个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占61.5%。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西部14个省区。这些区域地理环境割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所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面积贫困仍然是我们的脱贫之痛。  相似文献   

4.
郭少榕 《发展研究》2004,(11):67-68
福建省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的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54%。其中畲族人口全国最多,也是高山族最多的大陆省份。福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关键,而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国幅员广大的国土上,还有贫穷而又发展缓慢的地方,处于祖国西北部的一个回族聚居的地方——宁夏西海固地区就是“苦甲天下”的地方之一。西海固地区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共辖8县160个乡镇,1604个行政村,人口232.3万人,占宁夏总人口的44.6%,其中回族人口114.2万人,占宁夏回族人口的64.8%。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1982年农民人均有粮88.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人126.5元,贫困面达对%。198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通过有组织、有…  相似文献   

6.
江苏回族人口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占绝大多数,而且当地回族居民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社会对外关系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回汉民族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因此调查研究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还又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区域投资环境差异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辽阔,区域差异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区域投资环境差异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区域投资环境差异是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10,(4):71-71,74
一、关于请求设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兰州试验区的建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我国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9个省区98个县,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6%,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2.5%。而黄河流域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恶化的区域之一。目前,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高达70%以上,有27万条500米以上的沟道被泥沙淤积。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民族地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白山市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四平市的伊通满族自治县。1998年底民族地区总人口330.1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7.28万人,占民族地区总人口的35.5%,为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1.5%。民族地区面积546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5%,大多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9市  相似文献   

10.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为代表,国务院对长三角地区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长三角地区如何共享机遇,把握合作与联动发展并实现共赢,这是未来该地区发展的主旨。说长三角地区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因为这个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科教文卫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这个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占全国的11%,GDP占了全国的22.5%,财政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1.5%:长年累计吸引外资占到全国总量的3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1位,目前有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3个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这些民族自治县由于受历史条件、区域分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民族因素等影响和限制,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成为中央和自治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通过对  相似文献   

12.
盛国滨 《经济师》2005,(6):274-275
中国未来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必然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青海的综合城镇化水平指数为37.54 % ,位居全国第2 5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 .5 % ,民族成分复杂,严重地制约着青海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青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土地面积达到6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3.89%;民族地区有17948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81%。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否,关系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强弱。但是,民族地区存拥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却依然徘徊在欠发达经济的边缘,产业水平普遍落后,正遭受着“富饶的贫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面积60%以上,由于地理、历史、观念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大多是以农为主的经济格局,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因此,民族地区也是我国贫困地区的主要聚集地。然而,民族地区大多又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风光秀丽、山川迷人,而且风情神奇、民俗诱人,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所在。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许多民族地区就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其中,许多区域就是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人而带动了整整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比如,湖南土家族聚居地的“张家界”,四川藏族聚居地的“九寨沟”,贵州布依族苗族聚居地的“黄果树”,云南纳西族聚居地的“丽江”以及云南彝族聚居地的“石林”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簇国家。除人口最多的汉族外,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民族风清纯厚朴实,绚丽多姿。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不仅适应当前被人们视为高档旅游而凤靡全球的民族风情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湘西     
《宏观经济研究》2005,(1):F002-F00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湖南省的西大门,少数民族聚居区,现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辖吉首市和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永顺、龙山7县1市,吉首市为州府,人口265万。州内聚居着土家、苗、汉、白、回、瑶、壮等4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109.8万人,占总人口的41.3%;苗族86.64万人,占总人口的32.6%;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5%。其中,草原面积占全国的89.6%;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9.3%;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41.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3%;各类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宝库。这些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近5,50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数位于边疆,与十几个邻国接壤。加快民族地区的建设步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阳国新 《经济纵横》1991,(12):44-46,57
<正> (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交通地理、经济基础、市场分布和科学文化以及民族习惯、信仰等千差万别,特征各异。农村经济发展也因此而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以辽宁、上海、广东、湖北、云南、甘肃等六个省市,分别代表我国的六个不同地区。其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为:农村人口人均耕地,甘肃省比上海、广东多1.5倍,是湖北省的3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整体腾飞和国家落实区域经济发展序列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新一轮转型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7%,2001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占全国的22.4%,是我国人口、资源、经济较为密集的区域。该地区经济状况、政策效用等呈现明显聚类特征,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也是支撑中国版图的脊梁。  相似文献   

20.
侯仲凯  何卓静 《时代经贸》2011,(18):109-1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64%,其中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占总人口8%左右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在城镇居民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蔫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