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是指与信托计划相挂钩的一类理财产品,银行通过向客户发售理财产品汇集资金,其后再将汇集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通过信托公司以贷款、申购新股、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方式来投资运作客户资金。文章探讨了信托类理财产品中银行信托义务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明显增加,各大银行争相把握存款回流带来的机遇。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理财产品任意夸大预期收益最终导致了银监会加大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信托贷款成为银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的所有管制,尽管存款利率继续接受指引,但银行可以向储户兜售表外理财产品轻易地规避监管。资金资源成本增加导致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即企业信用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本文从界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法律性质的需要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根据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的权利义务等特征,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试论完善抵押贷款的经营机制问题胡芳珍抵押贷款,是银行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保证而发放的一种贷款。它可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贷款资金,增强经营机制,使企业行为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水平。另外,银行对资金紧缺而...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而银行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与"存,贷,汇"并列的第四大收入支柱。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被银行业普遍看好,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也面临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原因有哪些?对于银行业来说,怎样合理的估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建立合理可靠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23家商业银行发行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理财产品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改往年近乎零风险的现象,呈现低收益状态,尤其在2022年的3月、4月和11月出现大幅回撤,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超过10%的亏损。本文探讨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否与资金管理新规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相关,总结银行理财产品波动的原因及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而从不同角度对理财公司和投资者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以便银行理财产品能够降低风险,促进其稳定运营,减少各方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面对国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强烈竞争,国内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相对薄弱.理财业务门槛较高,高素质理财人员相对缺乏和理财产品品种较少是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今遇到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改进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9.
邱扬梓 《时代经贸》2010,(14):173-173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面对国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强烈竞争,国内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相对薄弱。理财业务门槛较高,高素质理财人员相对缺乏和理财产品品种较少是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今遇到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改进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0.
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年,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利用其人才,资金和网点优势迅速占领了理财市场的制高点,竞争方式也逐渐从价格战,品种争夺战过渡到靠服务和品质抢市场的局面.最近两年,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小型银行开始跑步进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与小型银行发行理财规模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是投资渠道狭小,特别是2015年初以来,"资产荒"来袭,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优质资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难以维持.特别是相对大银行,小银行在人才储备和投资能力上都相对较弱,因此,委外投资(即委托外部投资)便逐渐成为其投资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来国内最活跃且充满争议的一类金融创新。根据有关统计,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速以及同年理财产品初露头角为标志。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由当年的120多款增长至2009年的6000余款(剔除雷同产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其他机构理财产品的增量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业务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文章就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势头良好。理财业务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银行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本文以中信银行为样本,系统分析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国家,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各国商业银行围绕理财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投资方向多样化、支付条款复杂化、止损条款大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齐霖 《新经济》2014,(12):84-85
提及理财,普通人能想到的无外乎就是两点:一是投资,二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即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与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日渐走低的收益率不同,收益率不断上涨的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更具吸引力,本期《新经济》就将告诉你与银行理财相关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5.
王珏 《时代经贸》2006,4(12):112-112,114
随着我国金融业面向世界的开放,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也红火的发展起来,特别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中间业务受到了居民的广泛青睐。本文分析并论述了今年新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复出并走向差异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大前提下,人民币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平书 《时代经贸》2013,(22):60-60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推动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疆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开展受制因素较多,相关的规范尚不健全,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推广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营销手段落后、产品分销渠道不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新疆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应巩固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拓展业务空间,实施产品多元化和服务全面化战略,以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武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理财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李靖  邓瑜 《当代经济》2006,(1):55-56
自从我国数家银行取得金融衍生品交易资格以来,为了扩大和稳定客户群,提高客户资金收益率, 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冠以不同名称的外汇理财产品,一时间,外汇理财产品市场异常活跃,竞争激烈。 7月21日,传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升值终于揭开谜底,人民币兑美元由8.27 升值至8.11,升幅为2%, 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这次出其不意,而又情理之中的汇率改革,给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市场降了一次温,造成了外汇理财市场的一度低迷。那么,升值对银行外汇理财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升值以及升值预期的背景下,银行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刊》2005,(1):10-10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系中,银行应该和所有企业一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样的企业目标,使得银行和企业贷款方、投资方都必须对资金成本保持高度的敏感。但是,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机制,银行在很长时期内以贷款利息为主要收益来源。贷款总量的增加成为经营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函数下,银行更注意不能轻易放弃贷款大户,更多是在贷款成本和利率优惠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不少银行均将发展理财业务作为大力拓展非利息收入、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银行理财产品国际化程度与创新力度逐渐加大,类型日趋多元化,投资领域也逐步从低风险向高风险领域拓展。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主要约束及其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朱兆民  汤丽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1,(23):288-289,317
中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国外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分业经营体制的局限性、理财产品营销的缺陷、支撑理财产品的信息管理手段和系统落后以及理财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设计合理且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理财服务营销,提高银行整体系统对理财业务的支持程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理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将不失为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