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廖承诺 《商》2014,(28):165-165
担保合同作为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必须依附于主合同而存在。而《担保法》第五条中却规定“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即若约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不因此无效,则担保合同有效。但是主合同不存在,担保合同亦无存在的必要,而《担保法》第五条规定的独立担保合同只适用于国际贸易合同中。  相似文献   

2.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WTO专家组裁定我国《著作权法》第四条第一款不符合《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定。在2009年3月20日该裁决发生了效力,这使得我国必须修改《著作权法》的第四条第一款。对此,要正确评价《著作权法》第四条第一款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走出该条仅仅规制国内的反动、淫秽作品的误区。同时在最大限度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运用WTO规则对该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一月文录     
<正> 走出深度分销五大误区理论上,深度分销能有效提升区域市场竞争效率,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有很多人走进了误区。求诸子在他的文章《走出深度分销五大误区》中从五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误区之一:深度分销是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4.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可以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作出。《公司法》第16条既是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限的法定限制,也是对代理人代理权限的法定限制。如此,担保代理权的外观就包括公司担保决议与代理权授予行为。代理人无权代理,以公司名义与相对人订立担保合同,未经公司以适格的公司担保决议追认,担保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效力,不管担保合同是否有效,其法律后果均不由公司承受。此时,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人无代理权,在主观上应属恶意,仅得向有过错的无权代理人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法律后果应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71条无权代理规则,公司享有追认与否的选择权。公司选择追认的,担保合同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公司拒绝追认的,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相对人按照各自的过错分担相对人所受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3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接受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总担保的公告》(2006年第31号),规定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实行总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6.
彭礼坤 《商场现代化》2007,(26):297-298
<正>一、无效担保合同责任的处理《担保法》第5条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该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综合了《公司法》、《合同法》等  相似文献   

7.
<正> 黄某个人曾向一港商借贷港币500万元,并且由黄某所在单位某公司作担保。事后,黄某无力还贷,港商依合同将该公司送上被告席。但是,浙江某市中级法院一审却判决港商败诉,其理由是,我国《公司法》第60条第三款规定:公司的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本为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因此该公司的担保无效。该公司在作出担保决定时清楚该担保行为是无效的。我国《担保法》第5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9.
谈票据保证与贷款保证的异同孟昭稳在金融活动中,保证人为债务人担保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票据的债务人担保,另一种是为贷款的债务人担保。为使保证人明确票据担保和贷款担保的责任,依法履行担保义务,笔者结合《票据法》和《担保法》的有关条款就票据保证与贷款保证作...  相似文献   

10.
《对外经贸财会》2009,(7):61-61
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福建省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省级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从2008年起3年内,对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担...  相似文献   

12.
朱凡 《商场现代化》2007,(3Z):272-273
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修正《公司法》认为,公司是否对外提供担保归根结底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权利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只要确保对外担保是公司章程或者决策权力机构——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真实意思,法律将尊重公司法人的独立意志。新《公司法》的态度,与近年来学界和实务界对待公司对外担保的“封杀”态度大相径庭。由于证券市场上骇人听闻的“提款机”式担保和“担保黑洞“现象,不但催生了证监会的“限制担保令”——“61号文件”和“56号文件”,而且在学术界也出现了限制甚至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呼声。人们希望新的《公司法》能够在限制或者禁止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上有所作为,但是《公司法》并没有“顺从民意”,而是按照多数国家的立法惯例将公司担保问题作为公司的内部事务,并赋予其自主决定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我们必须走出当前理论争论的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关》2010,(11):11-11
本月重点 为了规范海关事务担保,提高通关效率,保障海关监督管理,图务院最新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符合有关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办结海关手续前向海关申请提供担保,提前放行货物。《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令第581号)。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担保物权占一编,共71条,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以前民事立法中关于担保物权制度的一次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个人或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向银行借款,银行为降低风险,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为其做担保,担保公司便是提供担保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性机构,也是我国民间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是否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分类,担保公司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但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实际在为法人及自然人提供业务的机构。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不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走出六大误区,即走出重视内审就是单纯"搭机构配人"的误区;走出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简单对等的误区;走出保持内审独立性就是领导对之放任不管的误区;走出内审工作重现场工作,轻事前事后工作的误区;走出内审工作要走出重财务资料,轻业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误区;走出内审人员全部工作只是查错防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有关规定,从10月1日开始,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陆续开展对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登记工作。从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登记工作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对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实施审查。《担保法》第5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因此,有必要对担保合同的主合同进行审查,尤其对担保合同约定不明确的主合同。审查的内容包括:①合同关系。即与担保合同是否存在主从关系,是否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担保行为,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担保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债务人诚信履约,挽救了债权损失,降低了资金流转风险,在保护银行资金的安全和实现其债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担保在银行贷款运用中的不足 《担保法》实施以来,在担保的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在: l、担保无效。(l)担保人主体不合格。担保贷款是由政府机构或不具备担保人资格的单位出具的担保,这些单位没有担保的实力,使担保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担保或代偿的作用。法律明确规定了担保人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相似文献   

20.
薛瑞众 《华商》2011,(9):65-67
《华商》:您对银监会提高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有什么看法? 袁国兴:2006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银监办印发[2006]145号文件《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应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