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嵩誉 《特区经济》2008,(12):242-244
本文首先科学地剖析了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然后指出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应从公平向效率倾斜,建立物权式的农地使用权交易模式,旨在为我国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培育、建立提供方向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地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农地作为最稀缺的资源不能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界定和完善产权制度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获取专业化和分工利益的过程。其不仅促进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大大激活了农村组织、资金等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本文通过对广东南海农地使用权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分析后认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地产权,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地的有效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并不活跃。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假说,认为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会束缚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然后利用一个覆盖中国六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双变量Probit模型,考察了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对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的影响,同时解决了信贷资金可得性变量的内生性,结果发现:信贷资金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土地交易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地权稳定性及农户人力资本特征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地新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土地流转改革已由广东省首开先河。今年10月1日起,广东省农民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将以与国有土地同样的身份——同地、同价、同权,进入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使农地直接入市拥有了合法地位;而《管理办法》中对农地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等行为给予的颇具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被学点评为是“一个懂得市场需要的制度安排”,“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也称“农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农民宅基地及房屋的流转。之所以称之谓流转,是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相对应而言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性质.不能直接交易。与“交易”相比,“流转”是有限制条件的。在某种意义上,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直接交易,只能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制性的流转。  相似文献   

6.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更好地适应农村城市化的需要和解决"三农"问题,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的竞争力,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薇  於忠祥 《乡镇经济》2005,(3):15-17,41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农地流转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催化剂”。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完善农地市场,积极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李嵩誉 《特区经济》2008,(10):177-179
建立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是我国农地交易现状所面临的必然选择。构建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是对农地使用权交易行为予以规范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地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本文从程序到实体,从纠纷发生到予以救济,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对农地使用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克春 《特区经济》2009,(11):160-162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农村现存的农地制度没有阻碍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延长农地承包期并不必然创造有效的农地市场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现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供给不足。建立有效的农地市场不仅取决于农地制度创新和切实保护农地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等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经济研究》2006,(10):41-43
农业企业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充分的地区.在坚持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财产权.搞活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从传统分散的自然农户向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和法人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自然农户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0,(8):196-198
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苏州市为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内涵与目标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文章从交易市场信息平台与运行机制建立,交易对象的评估与信息披露,交易主体的准入与监控,交易后期的风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进行了市场交易机制构建,以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城乡统一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因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合理配置、减少浪费尤为急迫。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有限流转的做法已造成耕地被大量侵占、土地闲置浪费严重、集体及其成员利益受损等弊端。目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和许多地方创设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正逐步挣脱法律窠臼的束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情景,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放宽宅基地流转方式,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有期使用制度及强化产权管理、严格宅基地取得和特殊情况下的收回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物尽其用"等,应是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有效应对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朱小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7):92-94,139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杨洁  田甜 《改革与战略》2012,28(3):89-91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着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文章以土地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现状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制度缺陷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王直民 《特区经济》2012,(4):251-253
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的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大小关系到国家、土地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存在的问题后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法定最高出让年限过长,而一律按照法定最高出让年限确定出让年限也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佳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9-122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战梦霞  傅瑞  战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185-186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制度推行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纪流河 《改革与战略》2012,28(1):92-94,98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