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静 《经济与管理》2004,18(8):58-60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例高、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技术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其自身业务规模的扩张。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国际大银行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应对入世,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走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企业,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银企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产业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组成新的供应链银企联盟。龙头企业可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不足问题,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为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选择2009年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仅获得国有商业银行和仅获得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两组相对立的样本,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两种性质银行在选择贷款客户、贷款定价上的差异。以期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完善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The argument on the puzz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competition and the cost of debt remains inconclusive as the effects of state ownership and firm size are intertwined. We find that bank competition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st of debt and observe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bank competition is stronger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weaker for large-sized enterprises. Our findings accord with the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State ownership strengthen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bank competition on the cost of debt, but firm size tends to weaken it. SOEs and large-sized enterpris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cost of debt compared to non-SOE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
逆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东道国舆论环境给我国国际化进程带来严峻挑战,对其如何影响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决策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基于情感分析技术(NLP)和网络爬虫,对2015-2022年间830余万条媒体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构建涉华舆情指数,系统分析与检验了东道国舆论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舆论环境越差,相比于独资模式,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相比于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进入海外市场;跨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国际化经验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东道国舆论环境通过影响企业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来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设立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跨国企业恰当地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积极规避或弱化舆论风险,更好地在东道国投资布局与经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asymmetric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in the U.S., the U.K. and the Australian economies by using the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s, lending and deposit interest rates from selected banks, spanning the period 2000–2013.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corroborates the asymmetric pass-through market predictions. Robustness tests are also performed by splitting the sample period into that prior to and after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The new findings document that the asymmetric character of pass-through remains active only in the case of Australia.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群体的绝大部分,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小微企业贷款难,既有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更有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小银行存在歧视、资本占用系数的规定缺乏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充分安排、贷款指标没有充分向小微企业倾斜等信贷政策方面的原因.因此,应牢固树立“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贷款”的理念,将主营小微企业贷款的小银行当作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重点,降低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和资本匹配系数,信贷指标分配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实施积极宽松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8.
王芳  刘炯 《经济与管理》2004,18(8):42-43
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本文从中小企业自 身的组织结构出发,从理论上剖析了在企业集群的环境中,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的特点及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联系到制 度环境的建设,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的特点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积极性。认为,有效的防范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探析中小企业的风险表现有那些方面,并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国有上市公司(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动机和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国有上市公司,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更偏好持股商业银行,且多为同地区的商业银行;当公司注册地为省会城市、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方官员任职年龄较小时,上述关系更加显著;当政府发布相关促进银行业发展政策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概率显著上升。除此之外,本文对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发现,持股商业银行提升了地方金融业水平以及地方官员晋升概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更多地反映了政府动机和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动机。  相似文献   

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贵 《财经科学》2011,(2):84-90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各种影响要素相互联系、传导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和支撑机制。动力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学习机制获得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并利用创新机制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从OEM向ODM或OBM的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支撑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外在机制,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0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和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两方面探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进一步地,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呈倒U型;数字化转型与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创新绩效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基于价值链攀升的转型升级不同,互联网转型具有融合性、跨越性和强烈的环境依赖性等特征。引入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将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视为环境诱导下企业通过引入外部知识和技能产生快速变异,进而遗传的过程。进一步,基于生物学隐喻和组织理论逻辑,构建稳态更新、组合更新和标记更新3种理论模式并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有助于弥补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模式及机制研究的不足,推动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发展,对制造企业转型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夯实乡村振兴之产业基础,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而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金融需求。本文匹配1998—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探究银行业竞争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提升了农业企业生产率,考虑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通过促进贷款可得性来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大企业,对老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新企业,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流动资产、资本密集度、负债水平等对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为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国有上市公司(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动机和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国有上市公司,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更偏好持股商业银行,且多为同地区的商业银行;当公司注册地为省会城市、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方官员任职年龄较小时,上述关系更加显著;当政府发布相关促进银行业发展政策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概率显著上升。除此之外,本文对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发现,持股商业银行提升了地方金融业水平以及地方官员晋升概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持股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更多地反映了政府动机和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动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呈现明显的探索与利用兼顾的双元特征。为研究两种国际化活动平衡与联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组织双元理论和制度理论出发,通过对403个中国跨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发现: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资源在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中的分配越均衡,两种国际化活动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东道国管制制度对这一关系起调节作用,随着东道国管制制度水平提升,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增强。研究结论可为利用性国际化和探索性国际化理论划分提供实证证据,丰富并细化制度理论在国际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我国跨国企业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安排新进展与商业银行功能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贷款总量稳步增加;融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并已发挥作用;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商业银行功能弱化、金融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优化等原因仍不能满足迅速崛起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要解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从转变商业银行的五项功能入手。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有助于驱动科技型企业建立创新机制,实现企业持续稳健发展。从杠杆率角度,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结合我国科技型上市公司2010 -2015年创新投入数据,探讨杠杆率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强度效应,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研究发现,杠杆率削弱了研发强度效应,对于高杠杆率企业,增长机会对研发强度效应的积极影响转变为消极影响;研发强度提高,则企业价值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了学习机会,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压力。但双方各有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合作将会促进双方的发展进步,因此,加强中、外资银行的金融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方式。根据1993~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盈利、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费用率下降,提高了中资商业银行高管的平均收入、并对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建议中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中,能够妥善处理与战略投资者的利益平衡关系,但又要注意外资银行的持股比例问题;在竞争中能够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进行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型,最终能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合作中,能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促使其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the risk-taking attitude of banks. We test how this relationship manifests in the Sub-Saharan African(SSA) region’s commercial banks in light of the competition-fragility view, using the generalized methods of moments. We studied 440 commercial banks in 37 SSA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6–2015.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banks’ overall risk as well as their credit risk but suggests that off-balance sheet risk reduces with competition.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the propensity to undertake higher risk in a competitive banking environment largely accounts for fragility as argued in the competition-fragility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