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流通体制又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总结粮食流通改革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现行体制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既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迄今我们所经历的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改革之一。要最终完成这项改革 ,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共同努力。期货市场的独特功能为解决粮食流通体制中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但要想利用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 ,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期货市场当中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突出特征是过渡性和不完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政策运行演化至今,行政化体制仍占主导,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远未形成,最多处于辅助、补充地位。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管理、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体制、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一届政府经过周密准备、果断决策,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一场旨在开创适合中国需要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跨世纪的改革。可以预言,只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此次深化粮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虽然经过一系列改革,但仍然存在多种弊端和矛盾。诸如国有粮食企业机制转换严重滞后,效益滑坡,财务挂帐剧增;政企不分,冗员膨胀,管理粗放,粮食流通体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体制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针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销方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流通体制迫切需要进行一次重大改革。目前,继“连锁热”之后,我国的流通体制又掀起新一轮的改革热潮,这就是市场营销的代理制。追根溯源话代理代理制是指流通企业通过合同等契约形式与生产企业订立代理协议,取得“销售权”,从而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改革的复杂性放慢了改革的步履。改革目标的多元性、摇摆性,改革利益取向的分散性,改革手段的行政性以及改革动力的间断性等导致了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徘徊。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可动摇,让企业和政府都归位, 让农民得到其应得的。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要的制度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信 《特区展望》2001,(3):47-4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想通过改革一下子解决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找准突破口,抓住重点,方能推动整个粮改的深入开展。正如朱基总理所提出的“现在的问题是粮食企业的亏损在银行挂帐严重,国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堪重负。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巨大亏损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粮食部门的主观因素。从海口的实践来看,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