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高频数据常具有微观噪音,目前已产生多种能够处理微观噪音的波动率度量:二维尺度已实现波动率(TSRV)、已实现核波动率(RKV)以及已实现极差波动率(RR)。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对这些波动率度量以及已实现波动率(RV)进行比较分析,通过ARFIMA模型为波动率进行动态建模,利用偏学生分布刻画标准化收益率,建立VaR度量和预测模型。利用上证综合指数的高频数据,通过回测检验,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基于ARFIMA高频数据波动率VaR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度量VaR,TSRV、RKV、RR优于RV,TSRV优于其他波动率度量。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以及投资组合选择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是金融波动率的估计与预测.随着金融高频数据的广泛收集,已实现高频波动率的方法开始成为研究热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金融波动率的估计与预测研究.本文主要从已实现高频波动率的估计及其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评价比较这两个方面对主要学术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期望对这一主题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首先计算了已实现波动率和超高频波动率,然后使用ARFIMA(0,d,0)-SKST模型计算了条件波动,最后对条件波动调整后的收益率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了VaR值.实证结果发现,使用高频数据甚至超高频数据测量金融风险的准确性并不比低频数据高很多,如果选用模型恰当,完全能够使用低频数据得到高频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频数据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得,过去的ARCH模型及GARCH模型已经不能满足高频数据研究的需要。相比于模型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能够更直接、准确地描述波动率的特征。研究表明,已实现波动率具有长记忆特性,其解释之一即为异质市场假说,即市场中存在异质交易者。文章选取了HAR—Rv模型对已实现波动率进行建模,并且通过回归分析,证明了我国股票市场交易者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波动率交易在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利率的创新金融产品,我们必须使用波动率交易这项新工具。本文简述了波动率交易的起因和原理,重点介绍了一种简便的波动率交易工具。本文重点以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波动率交易来构建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并确保银行在这个产品的有效期内实现无风险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证券市场波动率期限结构预测的一个尝试.本文采用上证A指在1994-12-21至2002-12-31期间内的日交易数据之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用AR、GARCH、GJR、GCOMP等模型预测出其在1997-7-2至2002-12-31期间的波动率期限结构,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各种预测模型均存在一定缺陷,就短期(周或月)波动率的预测来说,GJR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次是GARCH模型,GCOMP模型表现最差,但就长期(季或年)波动率的预测而言,GCOMP模型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股票市场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10日深证成分指数行情数据为样本,采用SEMI-FAR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长记忆特性。首先,对长记忆的统计检验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对数日波动率序列衰减缓慢并在滞后200阶的情况下依然显著,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序列具有长记忆性。紧接着,尝试使用SEMIFAR模型对日波动率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发现SEMIFAR模型在对数日波动率序列长记忆建模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上证A指、NASDAQ、S&PS00和恒生指数在1999—7—2至2003—12—29期间内的日交易数据之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它们的样本期间收益率的稳定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它们实际波动率的期限结构,然后对各市场实际波动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证券市场波动率变化与当期金融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VaR和CVaR已成为主流方法之一。为分散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一方面,通过时变波动模型将静态VaR和CVaR扩展到动态情形,进一步基于多元GARCH模型给出动态VaR和CVaR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在动态风险度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组合投资选择模型。最后,利用国际股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动态组合投资与静态组合投资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前,VaR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度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本文从VaR技术的概率内涵出发,对不同概率分布下的VaR计算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正态分布下推导出了求解VaR的统计学意义下的计算公式。最后。对VaR技术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确定最优套期保值率:首先建立动态相关系数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DC-MSV),再建立基于t分布的动态相关系数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DC-t-MSV)。以沪深300股指期货数据为样本,利用以上两种模型分别结合方差最小套期保值模型计算最优套期保值率,结果表明,利用DC-t-MSV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优于DC-MSV模型。DC-t-MSV模型引入t分布,充分考虑了金融数据尖峰厚尾的特性;同时,参数估计部分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CMC),克服了MSV模型参数估计困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个人房贷模型设计——基于次贷危机的经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这表明目前普遍采用的房贷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本文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经验教训,试图通过房价波动率这个全新的视角来构建一个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房贷模型。这种新的方法借鉴了Emanuel Derman(1996)解决有关波动率微笑问题提出的隐舍柔性二叉树和局部波动率为工具,使得商业银行在推出各种灵活的房贷产品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从而避免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结构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市场风险是近几年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VaR是度量风险值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构建基于VaR的度量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2003-2009年的市场风险损失量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99%置信区间的VaR值,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权证在性质上也是一种期权,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期权,定价要比普通期权复杂。我国在近十年后,重新推出了权证。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利用Black—Scholes和二叉树模型,推导出权证定价公式。最后采用我国发行的权证及标的股票的收盘价格资料,计算了公司权益的波动率,从而利用已推导的公式对权证理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同其实际市场价进行了比较,为权证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GARCH模型在我国深市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aR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指出推测市场因子的波动率是计算的关键.从理论上对基于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基于t分布的GARCH模型更能刻画金融市场"尖峰厚尾"等实际特征.将基于不同分布的GARCH模型应用于我国深圳股市的风险度量,通过对比VaR的估计结果,说明基于t分布GARCH模型计算的VaR更有效地反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04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元-欧元期货期权的信息,分析了其隐含偏度和隐含波动率在预测短期汇率中的效力。结果发现,隐含偏度、隐含波动率的偏度与每日汇率变化率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服从有限马尔可夫链的资产价格波动率进行分析,得出了在未来时刻波动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期权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项目评估理论的核心是基于财务评价的净现值法,它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1)基本前提不符合实际;(2)资金成本无法客观判断项目的内在价值;(3)没有客观反映项目未来的风险因素;(4)容易造成项目可行性与经济周期预期的顺循环关系,并加剧经济周期。我们提出以构建资产波动率对冲组合的方法为基础,建立一套全新的项目评估理论,取代传统的净现值法,新方法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理论存在的缺陷,而且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实用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沪深两市中的全部权证为研究对象,运用溢价率和隐含波动率这两个反映权证价格趋势特征的工具对我国权证的二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权证的溢价率和隐含波动率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溢价率呈反方向变化,认购权证的隐含波动率高于认沽权证的隐含波动率。用这两个工具可以引导投资者挖掘权证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参数高频数据的跳跃检验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将股指收益和波动都分解为正负方向的连续、跳跃成分,并对2003—2012年上证指数的风险与收益关系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上证综指跳跃发生天数占总天数的11.99%,平均跳跃强度为1.1次,正负跳跃存在非对称性,负向(向下)跳跃对跳跃方差的贡献比正向(向上)跳跃大;已实现方差在不同时间范围对收益都没有解释效力,分解的各风险因子只在中期(一周)对收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不同成分的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是不一致的,各上行风险都得到负的风险溢酬,而各下跌风险都得到正的风险溢酬;我国股市中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收益对波动非对称性的效应主要来自连续收益的贡献,而非跳跃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