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农民合作社70年:政策、功能及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民合作社在政策、功能与机制上不断与时俱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合作社实践及政策演进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剖析了我国当前松散型、半松散型、紧密型合作社的特点和一般功能,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及功能转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松散型、半松散型和紧密型合作社适应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共享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组织,目前实践中大致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两类。四川省米易县普威镇、隆昌县圣灯镇、射洪县沱牌镇、崇州市隆兴镇,分别属于山区、丘区和平原地区,几个镇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作者通过对四镇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比较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异同点,探讨当前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支撑条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合作社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权利分配、组织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是合作社表层,运行机制是合作社内部,表层和内部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面临合作社的表层设计能否改变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晰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合作社内部就成为黑箱,这时去判断农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难免主观和盲目。本文运用新集体行动理论,以集体行动为线索,在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结构、权利分配、组织功能之间形成联系,揭示农民合作社制度。本文关于农民合作社的认识将与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的主张进行对比,并分析二者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联定义了一个村庄的性质和结构,对在其中开展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的村民行为提供了现实的制度约束,深刻地影响了村民的行为选择.移民村落由于其历史形成的特殊性,因而具有独特的社会关联形态,从而在合作行为的展开和农民合作社的生成选择上也有其相应的特点.本文以西北地区的一个移民村落M村为例,分析了该村落社区记忆,经济分化的特点,研究M村社会关联与农民合作行动的关系,解释M村农民合作社的路径选择以及合作社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文对对美新一代合作社与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环境和参与主体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提高了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入合作社的门槛.而中国农民合作社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数量少,农民参与度低.因此,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不能作为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流模式,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硷只适合少数面向国际市场的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目的]文章旨在实证分析农牧交错区农民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对合作社规范程度的影响,农民合作社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合作社中大量不规范现象的存在,致使合作社难以发挥组织农民互助合作的作用,也使国家对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惠农政策落空,严重影响了合作社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合作社“规范性”问题的特征与成因的分析多以理论思辨和个案探讨为主,并且研究对象多是南方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民合作社。[方法]研究以农民合作社为对象,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系统抽样得来的77个合作社横截面数据,通过系统收集的各合作社章程、惠顾返还数据及决策权分配情况作为合作社规范程度的考核指标。[结果]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理事长身份、信用等级、政府项目支持和销售市场都会显著影响合作社的规范程度而合作社的内部社会关系和股东背景在合作社规范程度方面无显著影响,拥有更好的制度表现和更广的销售市场的合作社更可能是规范合作社。[结论]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对其规范程度有显著影响,农村能人担任理事长,并且股权结构更加平均分配的合作社更大概率是规范合作社。而外部支持如政府项目、信用等级和销售市场,对合作社规范程度也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从基本能力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解释了农民合作社规范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农民合作社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是评价合作社资金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调研所得的71家农民合作社的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民合作社融资效率普遍较低;样本合作社融资效率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社研究逐渐成为"三农"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以2000~2015年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1060篇农民合作社相关论文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绘制了该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和研究演化路径图。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本文发现,这一时期该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合作社治理与运行机制、合作社经营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这五大主题展开;在研究演化路径上经历了立法前阶段、立法进行时阶段、立法后早期阶段、研究多元化阶段以及反思与完善阶段。在综合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变化规律和现阶段中央"三农"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预测,政府规制、合作社与乡村治理、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管理、联合社等主题将是未来合作社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社技术扶贫是提升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体现合作社益贫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江西省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合作社技术扶贫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技术扶贫会显著改善贫困户福利水平,贫困户家庭总收入提高了33.6%;贫困户是否参加合作社技术扶贫存在异质性;种植年限、了解合作社、与贫困户交流、参加合作社培训与观摩、政府推广技术对贫困户参加合作社技术扶贫有促进作用,户主性别、与村委会距离则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泽宇  杜婵 《农村经济》2023,(8):122-133
提高农户生计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阻断规模性返贫的必然要求。农民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以其持续壮大的发展规模及其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对于提升农户生计能力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四川涉藏地区的调研样本,采用“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生计恢复分析框架来测度生计韧性,运用logit、多项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别检验了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农民合作社参与行为对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影响以及参与不同类型合作社对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异质性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合作社行为受户主性别和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合作社类型和合作社销售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参与合作社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生计韧性,且农户自发组织型合作社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企业组织型合作社以及政府(村党支部)组织型合作社。基于农民合作社在提升农户生计韧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论,文中提出必须大力培育并有序引导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并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以全面保障农户生计韧性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扶持下,我国农民合作社迅速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193.3万家农民合作社,1亿多户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流砥柱。随着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加入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渴望合作与组织起来的"内在动力"。但是,合作社的理事长  相似文献   

12.
资本问题关系到中国合作社的未来,农民合作社独特的治理机制导致其存在内生的资本约束困境。本文对农民合作社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案例检验现实条件下中国农民合作社如何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困境。研究发现:合作社的价值理念决定了其财务资本获取是基于其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合作社破解资本约束的内在优势资源,合作社利用社会资本可缓解资本约束的内在的成员激励以及现实中的资本控制问题;成员是合作社的根本,提高整体成员融资参与是破解合作社资本约束的根本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在于社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有效结合,即重视普通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及注意对核心成员资本贡献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合作社法面临的背景发生了变化:新的经营格局使农民合作社及普通社员的利益诉求面临压力;对农民合作社由发展向规范、数量向质量的要求迫切;关于合作社内部资本控制等新问题的条例阙如。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对农民合作社实践调研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范围和服务对象、社员资格、财务管理、政府管理职能、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破产与合并方面分析了我国现有合作社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其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中收入水平居于最低层次的弱势群体。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目前面临的困境和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参与式扶贫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关系,提出"整村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反贫困模式,以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反贫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同区域的农民合作社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阶段不同,影响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存在差异。通过探析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文章基于重庆市323个农民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经营效果和外部环境4类,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普通成员的文化程度、管理者能力、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完善性、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政府的支持作用等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对内部事务的干预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管理者能力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结论]该文提出通过规范内部治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危机预警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合作文化建设等政策含义,推动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是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强势政府全面治理的情境中,农民合作社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互赋权关系,而政府拥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本文从赋权理论视角,基于我国政府与农民合作社的现实关系状况,揭示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动因、维度及作用机制,研判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赋权行为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探讨三个涉及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根本问题:(1)中国的农民合作社是否特殊?(2)如果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特殊性是既定的,那么,它为什么特殊?(3)这些"中国特色"的合作社还是不是"合作社"?本文研究发现,基于Leavitt的组织模型,作为舶来品的合作社在目标、参与者(成员)、技术(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基本组织要素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从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考察,中国的农民合作社之所以会呈现出特色形态,是因为其背后隐含着两大关键机制——先赋的产业化机制与引致的合法化机制。通过回归合作社制度硬核,并适当放宽合作社的定义域,本文认为,可以将"惠顾"划分为"直接惠顾"和"间接惠顾"。进而,本文推断,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是具有合作制属性、同时产业化和制度性色彩鲜明的股份合作制的改进型(且为过渡型)中间组织,这些合作社并非异化的或伪形的合作社,而是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最新资料统计,到今年2月底,全国范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33万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寻求农民增收新突破、促进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明显。但不容忽略的是,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制约了合作社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社,主体是农民,合作社是载体。农民加入合作社,便与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合作社的兴衰荣枯,与农民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增加合作社社员收入,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愈发显得突出和重要。本文根据当前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在分析辽宁省农民合作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后,对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三项建议,即通过强化指导和服务促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引导和扶持合作社的联合与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