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阐述了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内涵及其意义;从订单型农村金融创新的人文环境、农村金融创新信用基础及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等方面揭示诱发农村金融创新风险的诸因素;给出健全支持订单农业的农村信用体系,创新支持订单农业的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和拓展支持订单农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模式等若干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相互促进,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保障。低碳经济对两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农业产业化、农业低碳化与农村金融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基于出资主体的视角,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正外部性决定了其重要性。重新认识和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受制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和农业本身的弱质性,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金融支持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农村金融组织、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工具和农业保险四方面加强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瓶颈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金融对经济发展、金融产业对产品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融资障碍,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及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金融在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做出了贡献,支农力度明显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然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能力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捷  赵凌宇 《农业经济》2023,(10):121-123
农村金融是助力农业智慧升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受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农业金融需求类型多样等影响,农村金融存在服务成本高、风险把控难及信贷可得性不高等现实难题。为满足规模经营需求,应以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为基础,通过引入金融科技,重点发育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确保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熊磊 《农业经济》2023,(1):111-1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方存在“使命漂移”,农村金融需求方存在“精英俘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间纵向增信机制缺位。对此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应当明确金融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倾斜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农村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和优势,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做出努力。一、农业政策性金融设立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行状况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不仅面临着自然风险,同…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户对金融产品的信贷额度,信贷期限、抵押担保物和贷款范围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6月1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唐双宁副主席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农村金融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指哪些机构?唐双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基本建立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四大类别、六种机构。四大类别是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农业保险角度,对日本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本农村金融的特点:政策性和合作性的有效结合、"需求追随型"的发展战略、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通过总结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提出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应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金融供给;健全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体系;大力发展保险业务,积极推进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破解农业贷款难题有助于促进农业金融市场发育和农民合法金融权益保护,为化解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研究阐述了农村金融抑制的危害及保护农民金融权益的意义;从制约农民金融权益实现的涉农金融政策问题、农业金融机构问题及农业金融机构问题等角度揭示农民金融权益下农业贷款难问题的根源;给出基于农民金融权益保护的涉农金融政策变革,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优化及涉农金融中介组织创新等基于农民金融权益保护的化解农业贷款难问题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是关键。结合河南省实际,以加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在发挥政策性金融保险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优质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国政府对促进农业的发展普遍给予了极大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农业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质快速发展,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金融政策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专门成立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同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强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江苏省在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农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需求主体的变化、需求内容的变化和需求规模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农村金融系统仍普遍存在着对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供给不足、农村储蓄资金外流、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金融产品单一、民间金融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供给能力.其成因主要是源于农业与商业目标相悖,缺乏农村信用体系.本文认为,要使农村金融稳定持续发展,应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支持的主体,推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项目,积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并适时加快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化改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考察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资金支持现状和变化趋势,具体分析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空间及其矛盾,并对如何改善南海市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三农”有效支持力度、促进南海市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前,主导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基本取向的是三个理论观点:金融抑制论、金融垄断论和金融主力军论。这些理论试图表明:通过适当放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实行农业银行商业化转轨,支持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然而,该理论本身就背离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化”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斌  胡晔 《农村经济》2012,(4):73-76
“三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而“三化”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金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农业统代化同样离不开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目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