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中全会以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现在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地带。本文试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16个市县的“小三角”的经济增长为主线,分析其增长的主要动因及其层次性,从而提出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的发展战略问题。一、增长态势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商品经济基础深远,三中全会以后获得了经济腾飞的机会。1978--1985年间,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从67.68亿元增至198.3亿元,增长1.93倍,平均每年递增16.6%。工业总产值从39.14亿元增至162.2亿元,增长3.14倍,平均每年递增22.5%。农业总产值从28.54亿元增至36.1亿元,每年平均递增3.4%。①1984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4.7%,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年均递增12%和16.5%。  相似文献   

2.
厦门经济特区自1981年起步建设以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长的态势。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仅6.4亿元,1989年增至43.9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7.5%;国民收入1980年为5.86亿元,1989年为36.8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6.62%;工业总产值1980年为9.67亿元,1989年为56.54亿元,年均递增19.17%;农业总产值1980年为1.91亿元,1989年为3.01亿元,增长57.59%;外  相似文献   

3.
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95.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44%.其中,出口370.4亿美元,增长50%,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到15%,超额完成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0亿美元的目标.数据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势增长,为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域外引资150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15.3亿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4.8亿美元,年均递增3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0.6亿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4亿美元,年均递增30%;外贸出口达到3.2亿元,2005年当年达到1亿美元,年均递增30%;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额达到733万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176万美元,年均递增10%;技术出口达到367万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88万美元,年均递增10%;劳务合作达到6105人次,2005年达到1464人次,年均递增10%。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和黄河下游,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耕地1.03亿亩,人口8570万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130种,其中50余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开发潜力很大。解放前,山东长期贫穷落后,号称"穷山东"。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山东却悄然步入了全国经济大省的行列。1991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66亿元,比1980年增长1.9倍,平均每年递增10.1%;国民收入达到1360亿元,增长1.9倍,年递增10.2%;工农业总产值3354亿元,增长3.3倍,年递增14.1%。这三项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要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以调节产业部门的均衡与发展为中心,以促进经济进步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的扶持和诱导,以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建国以来,广东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六五”期间,广东的工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六五”期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从365.39亿元增加到694.4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7%,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1.7% ,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产值、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都在13%以上。但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地体现在电力工业的发展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广东“六五”期间的发电量只从113.16亿度增加到175.17亿度,平均每年只递增9.13%,从而严重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已有的社会生产能力不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飞速的发展。1978年至199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2.2%,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7.5%,出口商品总值每年递增19.1%,1980年至1990年出口总值增长了1.9倍。这个增长速度不但高于同一时期内的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也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在发展时期增长的速度。广东十多年来,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提高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不仅在中国的改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是1972年经贸部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综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自建立至今13年来,全市收购、自营出口年年增长。1972年收购19,880万元,1985年增至111,311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4%。1972年自营出口收汇5,120万美元,1985年增至21,900万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2%。产品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1978年以前,该市出口产品以农副土特产  相似文献   

9.
数字闪存     
《浙江经济》2006,(24):63-63
2183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2005年出口总额达到218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28.6%,对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30%。[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20多年,台湾和南朝鲜奉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引起世人瞩目,其显著特点是国民生产90%依赖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两个地区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非常密切。从1963年至1985年的23年间,台湾出口贸易年平均递增24%,同期,台湾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递增9.1%。1988年,台湾出口额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605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南朝鲜出口贸易在1962年至1987年的25年间,每年平均增长3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年平均  相似文献   

11.
实行改革开放以柬,汕头市利用侨乡优势和中央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引进外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1990年底,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63亿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了一批老企业,仅经委系统从1978年至1990年共已完成技改引进项目1151项,总投资21.4亿元,其中用汇共3.08亿美元,使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面达到68%;兴办“三资”企业999家,1990年“三资”企业(包括工农业)产值9.2亿元,出口创汇1.4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当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出口创汇的7%和15%;兴办“三来一补”企业1600家,1990年完成工缴费7145万美元。通过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至198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已比1980年翻两番,1990年达到133.4亿元,又比上年增长14.9%,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全市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往来,1990年,全市外贸出口创汇9.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5.14倍。通过十年的努力,汕头利用外资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也模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都昌县实际情况,199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4.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365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3.2%;国民收入生产额达到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9%;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1.6%;人均收入达到500元,使我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继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近十二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为12.4%。广东的经济发展使其商品复盖面日愈扩大,现在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商品销往国内广大城乡,三分之一商品在本省销售,又有三分之一商品销往海外。广东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对经贸的迅速扩展密切相关,1980年外贸出口仅22亿美元,到1992年发展到184亿美元,增长8倍多,国内经济与外贸增长是同步的。广东已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现从对外经贸角度,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州市充分发挥了毗邻港澳、海外华侨众多的地缘和人缘优势,运用中央给予的在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特殊政策,坚持“以外经外贸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广州的外经贸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从1978年起至1993年止,全市利用外资20729项,合同利用外资额163.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外贸出口15年来共148.59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22.9%,大大高于同期全市经济增长13.9%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使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市场信息较灵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行开放、改革后短短的8年里(1978年-1986年),广东出口额累计为开放前29年总和的159%。其中1986年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实绩达42.9亿美元,比1985年出口实绩增长41%,大大高于我省“七五”计划要求年出口递增的速度,出口额解放37年来首次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广东外贸出口创汇的增长,有其主客观因素。从客观来看,主要世界市场由于石油跌价,美元贬值,日元、联邦德国马克升值而日趋活跃,我国汇率的调整也有利于出口,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和措施,以及经贸部对广东的大力支持,为我省扩大出口创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主观因素来看,总的来说,是广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政府成绩单2008年预计,普兰店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95亿元,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增长3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增长12%;实现外贸出口6.3亿美元,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3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8230元,增长15%。普兰店市经济综合实力在第八届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列第62位。  相似文献   

17.
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0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49%,其中,进口864.6亿美元,增长40.6%,占全国外贸进口的比重达到27.5%,出口838.0亿美元,增长58.0%,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7.1%。前7个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比全国外贸进口增速低0.7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则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速2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直接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1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情况下,我省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势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226.3亿美元,增长6.6%。其中出口139.26亿美元,增长7.9%,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1%,对外贸易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1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外贸出口工作,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出口。1-9月,我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2.1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2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9%和7%,均略高于我省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是辽宁对外经贸事业获得全面丰收的一年,无论是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还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进步,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外贸出口总规模扩大,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全年完成出口68.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产品出口显著增加,创汇52.85亿美元,增长24.4%。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率由上年的52.1%上升到55.8%,初步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