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公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杭州公路基本概况和公路建设规模,梳理了公路建设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分析杭州市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杭州市公路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周澜 《城市建设》2010,(5):24-25,27
公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杭州公路基本概况和公路建设规模,梳理了公路建设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分析杭州市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杭州市公路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在当前这种出口需求紧缩的情况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有利于刺激内需,对于现阶段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刺激国内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烯 《发展研究》2002,(8):28-29
近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提升地方形象,显现政府政绩的热点所在。在各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中,商业银行也竟相投入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着明显政府背景的贷款项目,信贷风险逐渐  相似文献   

6.
确保吉林省全年经济增长9%,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完成这一任务,不但要从近期加大投资拉动力度着手,还要从长远推进经济结构升级着眼,全方位推动工作。在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内需求的同时,加强重点建设,搞好结构调整攻坚工作,保持全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一)集中力量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年初以来,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省里及时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意见》,明确提出确保经济增长9%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确定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计划增长10%的基础上,实际工作按增长15%-20%组织实施。投资方向是农  相似文献   

7.
崔建安 《经济师》2000,(12):206-206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 ,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也应当看到 ,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搞交通建设 ,已经不能适应交通建设迅猛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方面 ,尽管国家对重点工程从资金上作重点扶持 ,但非重点工程而且又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依然困难 ;另一方面 ,虽然政策性筹资基本到位 ,但利用国内贷款的配套资金筹措困难。所以利用国外资金己成为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与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8.
黎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89-190
科技基础设施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和信息保障。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将其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概括为知识增溢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以期更好地跟踪科技基础设施的技术拉动作用,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9.
1998年中央作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这一年吉林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之大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从而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投资下滑的局面,确保了经济增长9%目标的实现。这对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我省来说,无疑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全省上下异口同声称赞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影响下的上海经济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博会无疑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本地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是世博会是有成本的,大规模的投入能否收回?我们在努力办好世博会、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同时,应当努力实现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大陆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国家,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欠缺,尤其是在电力建设领域,缺电严重,对于可再生能源,更需要加大投入,以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为了加快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鼓励外资在埃塞投资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认为,埃塞俄比亚政府有必要加快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带来了两个契机:一是让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专注于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二是政府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存大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计委、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吴忠市以国家扩大内需,增发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为契机,借撤地设市的东风,准确定位、科学论证,高起点、高标准地修编了地级吴忠市城市总体规划;采取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加大地方配套、社会筹资等多种形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认真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国债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力度,促进了吴忠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为拉动内需,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增加迅速,对不适应现有交通要求的公路也进行了升级改建。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好公路建设。所以,如何有效的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公路建设的成本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涉及基础设施理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效益评价,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本文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两园三地"建设 "两园"建设,即石材工业园区建设和非石材工业园建设.蛟河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吉顺石材工业园区平台作用,紧紧抓住保林矿区资源开发有利契机,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加快石材产业发展.2007年以来,通过BT项目建设,投资1.2亿元加强吉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利用吉长两市,高速出口设在园区的有利条件,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吉达非石材工业园区,承接吉、长两市和高新区的项目辐射,发展非石材工业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是逐年加大,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拉动了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产出的低效率等问题.资金不足是尤为重要的制约瓶颈.文章介绍了成功推行PFI的海外国家在推进过程中颁布的法律、设立的组织机构、涉及的广泛领域,以及有益的经验和争议.在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基础上,对中国在公共项目开发运营中推行PFI方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了PFI在我国的适用领域,并提出了导入PFI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高增长与结构矛盾并存的原因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需求扩张措施拉动经济恢复到高增长状态,但笔者以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产品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不同,因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需求扩张无法有效化解因出口下降所导致的严重过剩。出口部门的严重过剩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扩张,使得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和增长粗放等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产生资产泡沫膨胀等风险。财政金融政策的结构化是当前政策的必然选择。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的结构化,把需求扩大、过剩化解与结构升级协同起来,在保增长的同时把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和动力激活起来,以加快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恢复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为了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大量资金将投入基础建设、工程建设等领域,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将更显重要. 一、政府基建项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很多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