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陈秀秀 《现代商业》2014,(29):230-231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所使用的再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由配股转向增发,而且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再融资。定向增发作为资本市场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日益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此种融资方式的过程中会遇见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定向增发的对象主要分为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本文通过选取2006~2012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增发价格折价率的影响及其在解除锁定后持股比例变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具有监督制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上市公司股票定向增发前后,企业会计盈余的变化,并且探究其后真正的动因。定向增发主要针对企业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这两类投资者,研究显示面向大股东增发,企业更有动机向下操作利润,而面向机构投资者,企业更有动机上调利润。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同时作为公司内外部治理的核心,这两者的发展应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而在国内他们的作用都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彻底,相关法规制度对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机构投资能够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保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优化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大长期持股的比例,使机构投资者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6—2012年在中国资本市场实施定向增发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下考察了对定向增发折扣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均已验证:当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时,如果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的市场折扣率负相关;如果发行对象为公司大股东,则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的市场折扣率正相关。进一步检验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宣告效应,同样支持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扩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异象"解释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倾向,而在众多股权再融资方式中,定向增发是最受市场青睐的。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定向增发都具有积极的短期公告效应,但对公司的长期价值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越高,短期公告效应越强,长期公司绩效越差。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对自己进行利益输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构建财富再分配模型讨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并利用回归分析考察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各因素和外部监管环境对这一利益输送的制约效果。最后,从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够让我国股权再融资回到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备了多变性的特征,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为广大投资者准确辨别真假会计信息、采取正确的投资决策带来了困难,这显然会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动机与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方式,最后提出了防范措施.一、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原因(一)资本市场动因.根据我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内公司仍未扭亏,终止上市.“壳资源”对上市公司来说非常稀缺,上市公司为了确保“壳资源”不丢失,在经营业绩扭转无望的情况下,只能依赖盈余管理来操纵经营业绩,造成过度使用盈余管理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郭新梅 《现代商业》2012,(23):27-28
定向增发,即非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在融资、资本运作、股权激励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深刻领会和熟练运用这一工具,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基于目的和操作方式不同,定向增发大致有以下四种模式:融资目的的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目的的定向增发,重大资产重组目的的定向增发和股权激励目的的定向增发,本文重点分析前面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且相对比较成熟,盈余管理学的研究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一些领域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对于未来研究的启示:出于某一动机,如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般日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利润反转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满,增大公司陷入诉讼风险或公司被退市的风险,应对公司的诉讼风险或业绩变化进行预警,及时合理的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损失;由于盈余管理动机的需求不同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时间和期限也会有所差异,可以以此为研究契机,考虑其他动机的盈余管理时间,从而做出更加科学专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企业定向增发的主要模式出发,结合构投资者参与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主要目的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收益来源,探究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时间为主线综述了关于公开发行、配股和定向增发这三种主要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动机进行梳理,为资源配置有效性及相应的市场监管,政府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但随之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财务丑闻使得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机构投资者作为股市一支活跃力量,其有需要也有动机对投资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甚至施加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品质研究,分析讨论了机构持股对盈余品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卢圣亮 《财贸经济》2007,(10):44-47
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不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但是,198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美国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参与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其效果如何,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SEO后股票收益及公司业绩的双重长期弱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科  董新春 《商业研究》2006,54(5):160-164
以中国股市于2000年和2001年间进行新股增发的33支A股股票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后SEO股票无论是在投资收益方面还是在公司业绩方面,长期内都表现出显著的弱势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弱势表现的原因时发现,SEO前发行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导致了发行后经营业绩的长期弱势表现;SEO前,投资者对即将增发的股票存在着系统性高估,SEO后的长期股票收益弱势是投资者根据发行后公司的实际业绩对原本过度乐观的预期逐步进行理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手段之一,已越来越多地被上市公司所使用。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青睐于参与定向增发股票的认购,并将认购定向增发股票作为重要的投资手段,形成极富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通过研究历年定向增发项目盈利情况,针对定向增发基金业务特点,设计定向增发基金参数、完善定向增发基金产品结构。并对优化定向增发基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资本市场的热点,它的盛行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有着严重的"筹资偏好",许多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通过配股和增发新股筹集大量资金,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配股中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深层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与控制应该双管齐下。既要通过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选择的手段,又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机静】,从根本上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春虹 《商》2014,(35):201-201
盈余管理主要涉及到一些经济的行为,但近些牟也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投资人关注的焦点,盈余管理这一现象的产生更多的是因为一些现实条件和经济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在证券市场领域,盈余管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上市公司对于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的控制难度,这就要求公司的内部控制需要做出相应改善,对其进行自我评价就能够有效完善长期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之后,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急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本文以2006年5月8号之后全部完成定向增发的209家(经剔除)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定向增发在创业板市场愈演愈烈,2014年发行额及发行频率已超过新股IPO融资。定向增发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估算较为成功地实施了定向增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实施定向增发前后年度的盈利能力,探索定向增发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