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明璐 《商》2014,(42):135-135
生态批评这一文学趋势是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批评关注的核心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济慈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通过对济慈诗歌的细读,我们能够发现济慈诗歌中包含了一些他本人的生态观点,本文将从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济慈的生态观点对当今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值得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阅读,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郭艳青  韩金蓉 《商》2014,(43):61-62
一、引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司各特·奥台尔是世界级的儿童文学作家。从三个方面重点研读了其作品中的海洋书写:海洋与生态、海洋与历史、海洋与人生超越,这三个角度也是他记述历史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以环保为主题的生态理念成为现代人所热捧的休闲新时尚,通过研究休闲服装在色彩方面的仿生设计,传达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唤起人们对原始生态美的情感归属。  相似文献   

5.
赵钧 《WTO经济导刊》2012,(12):68-70
继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后,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昆群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5-275,277
在对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规范探讨中,译者的儿童文学观常被忽视。本文以周氏兄弟在“五四”前后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周氏兄弟不同的儿童文学观,指出译者的儿童文学观是制约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1)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与目的;2)译者对译介作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然景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社会安全预警的思想提出了自然景区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首先用AHP方法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的初始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自然景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态预警系统,实现对自然景区生态安全预警的评价和控制,可有效防止景区生态恶化和实现景区环境生态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戚颖群 《新晋商》2020,(2):0169-0170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自然博物馆作为公众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场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传播承载机构。自然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2015,(52):130-131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约翰·缪尔是美国自然文学发展中两个重要人物,普遍认为他们的自然观是一脉相传的。仔细解读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发现两人对于自然本身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地域"方面的观点都是相差甚远的。首先,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是抽象、理性的,而缪尔对于自然的认识则是具体、感性的;其次,爱默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而缪尔则主张人与自然的绝对平等关系;最后,爱默生的自然文学作品和观点具有强烈的地域感,而缪尔则强调的是人类生存、生产所在的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里,综观文献可以发现对于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人力资本相互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成果较多,而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少。同时,随着国内外对海洋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地不断深入,研究方向已由海洋环境、生物资源以及海域开发利用等现状调查转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海洋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向,而海洋生态资本的内部影响机制是如何作用的,以及如何提高其可持续利用水平,也是今后海洋生态资本研究方向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和人类学构成了生态人类学当代发展的文化背景与学科背景。主体一元化和谐的生态结构、主客耦合并进的生态关系、天人圈态良性循环的生态自由,表征了生态人类学的当代发展生态人类学属于人类学门类,是在文化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学习了生态人类学及其它理论知识,我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工生物自然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延续性、不确定性、非标性与多样性,如果发展和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生物种属关系的不确定,对天然自然正常进化、生态安全和现存的社会伦理构成威胁。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回归,尊重自然生物的有机性、不可逆性和过程的无限性是人工生物自然与天然自然和谐共存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伦理传承的自然根据。当前,通过将自然的、道德的和科技的目的与社会的制约相结合来规制现代人工生物自然的发展与建设,不失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没有生态文明的生态环境基础和生态文化基础,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生态文学从产生之初就以生态监督为己任,作品中所蕴涵的生态思想既有对人类掠夺自然的揭露,也有对人类不断膨胀的贪婪本性的批判。这些作品,不仅能培养民众的生态意识,而且能为政府了解生态现状、处理生态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体育旅游的发展步伐在时代的烙印下不断突破。作为一种人文体育、绿色体育、天然体育,生态背景下的体育旅游更加注重自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深入体育旅游,必须明白体育旅游的内涵以及发展现状,在了解体育旅游必要性的前提下,探寻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和创新举措,以及如何较好地利用假日经济对体育旅游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灿烂千阳》进行解读,指出胡赛尼通过书写女性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男权制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批判了男权制的丑恶与黑暗,讴歌了女性与自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价值概念只承认自然的工具价值,否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对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当今生态实践的严峻性来看,自然的内在价值理论对于我们走出价值导向和实践上的迷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9):130-131
在人类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越发紧张,生态危机的出现开始引发全人类的关注。西方环境哲学家最早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弊端,力图对这一价值观进行生态整体主义转向,形成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罗尔斯顿吸收了环境伦理学者的先进思想,汲取了生态学、进化论和大地伦理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了东方文明与环境伦理的思想结合,对自然价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厘清了自然的系统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自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思想十分丰富,对后来的环境哲学家们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傅佳元  陈金昌 《中国品牌》2012,(12):103-103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棵树深信基业长青之道,在于取法自然,故循自然之道,行和谐之路,在实践中形成了以"道法自然"为本,以"健康进化"为体的三棵树生态文化,创造了让业界和社会肯定的奇迹。倡导健康观念创造健康生活世界的本质是自然,天地万物,由自然之道而生,自然呈现的状态是健康。2002年,三棵树成立,并在业内率先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江格尔>是蒙古民族的长篇英雄史诗,虽然史诗是在传诵英雄的伟业,但其中包蕴着草原文化的生态魂,展示着古代马背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和以自然精神渗透人类生存的诗性智慧,这是草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与万物和谐共存,是蒙古民族对自然的观念态度,也是草原人的文化模式和生存状态.探析原始史诗中保存的马背民族的生态思想,能为当代全球的生态思潮提供更多和更有启发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对生产力的理解存在着多维向度,通常人们只强调生产力中人的能动性,忽略了人对自然的受动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即生产力的生态之维,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生态文明转向,多维地理解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