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2015,(1)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脉络形成,是源于画家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而美学体系中的意象思维方式,则是人们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以艺术理论和哲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模式。意象思维来源于画家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成果,它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因此,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研究就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意象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绘画的组成部分,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意象思维方式还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绘画体系和艺术情感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王蒙的绘画理论和实践推崇“隐”这一审美趣味,王蒙绘画中的“隐”主要表现在题材之“隐”:以隐居生涯、佳山秀水的环境为描绘对象;技巧之“隐”:线条魅力的展开。王蒙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尘的人生理想,幽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这是王蒙在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趣味,也是元代山水画家所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曹丹 《商》2014,(32):118-118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绘画语言进行分析,来说明绘画与画家的时代及心理之间的联系,八大山人的绘画具有叙事性特征,与当代绘画表现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从对本文的研究中感悟绘画心态的形成与现代绘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申俊英 《商》2014,(31):88-88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的空间理论,详细地阐述了在二度空间中不同图形通过组合、分离等形式,带给观看者三度立体空间的视觉感受,并通过对多位画家的绘画作品进行举例分析,为读者欣赏画作以及理解艺术视觉中的空间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本文将结合他的空间理论,以我国宋代山水画家马远的《踏歌图》为例,来赏析并探讨该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空间感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李瑾 《中国电子商务》2014,(20):267-267
于树彬教授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本文分别从于树彬先生绘画创作的3个阶段来分析画家的绘画创作心路历程及其绘画特点,给后生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瑾 《中国电子商务》2014,(19):285-285
于树彬教授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本文分别从于树彬先生绘画创作的3个阶段来分析画家的绘画创作心路历程及其绘画特点,给后生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是二十世纪初期抽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绘画和音乐是同构的。所以他的作品大多使用点线面来形成音乐般的形式感,表达画家内心世界,用音乐性的美术创造了独特的抽象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刘志宇 《商》2012,(23):244-244
从印象派和色彩的运用主要体现了光色因素,这幅画将打破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的视觉体验,主要强调优化中的表现色。绘画中的画家最想表达的就是想法和感受也都表现在了画面的色彩里面,让观众从颜色中能体会或感觉到画家的想法和乐趣,与此同时也会让观众和画家一起有着同感和共鸣。因此,用绘画中的颜色来传达感情的重要和强大的绘画语言,也会关系到绘画的审美情趣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李文文 《致富时代》2009,(11):113-114
阐释绘画自述性的概念,分别从创作主体和创作中主客体关系论述了如何看绘画的自述性,最后对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期透过作品看到画家支离破碎的情感和恣意丰富的一生,而艺术家是表现欲较强的人,绘画作品正是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山水画创作有着丰富而又成熟的理论和技法,经历着各个时期的思想演变,画家能够凭着自身的艺术感悟创造了许多不同样式的艺术风格,符合了历代绘画创作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今天,当山水画创新面对困境时,只有正确理解古代绘画的传统价值,才是我们不断研习历代山水画风格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也不是每个爱绘画的人都能成为画家,赵德立却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为一名为人喜爱的优秀画家。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也不是每个爱绘画的人都能成为画家,赵德立却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为一名为人喜爱的优秀画家。1950年8月,赵德立出生在东北大兴安岭下一个较为富足的家庭,然而他却有着不幸的童年,3岁时母亲患病过早地离开人世。他被父亲送到北京寄养在姨妈家里。6岁那年,远在黑龙江绥  相似文献   

12.
彭玉 《消费导刊》2013,(3):132-132
现代艺术家自觉的情感色彩表现经过印象主义画家的色彩感觉支持和有机配合,色彩感觉和色彩感情共同作用,强化了西方近现代画家的色彩个性,促使后印象主义,野兽派,表现派之间色彩风格拉大距离。“音乐律动可以直接传到,心灵,并立刻得到全身心的回响”,德拉克洛瓦说过:“每个人都知道,黄色,橘色和红色能使人振奋,表现快乐与富足”。这句话说明不同艺术问的深切的关系。尤其是音乐和绘画,在人类艺术知觉中相互依存。哥德就曾经说过,这个关系便是绘画的主要基础。这句预言’陛的话今天被证实了。现代绘画借着这种关系走向了抽象,而成为纯粹的绘画性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是画家的情绪和精神气质的反映,是画家的向往、追求借助笔墨和笔下山川的心境展现,是我一生的绘画追求。古人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如荆关沉雄,大气磅礴;董巨神秀,恍若天成;而云林简逸,每有出尘之致;石涛旷达,常攫法外之奇。  相似文献   

14.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中国清代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石涛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之论,不仅影响了同一时代的书法绘画,其后也在中国书法绘画领域影响深刻,他的这种艺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事理圆融”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玉涛 《品牌》2014,(8):238-238
在以画家莫奈为中心的印象主义,颠覆了传统绘画的占统治地位的色彩理念,使得色彩摆脱了形的束缚,成为独立绘画形式语言,为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6.
林璐 《中国拍卖》2013,(12):19-19
“岁朝清供图”是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一个应时应景的画种,它蕴涵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给节日平添了吉庆祥和的气氛.长期以来是宫廷和民间画家创作的题材,现存此类作品最早见于宋宫廷画家赵昌所绘的“岁朝图”。画家们创作”岁朝图”时应景即兴.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就是这一艺术道路的先驱者了。在绘画史上,有许多描绘春天的作品,然而还没有一幅作品能与波提切利的《春》(1477年作)这幅作品相媲美。可以这么说,这幅画已经尽善尽美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波提切利是典型的佛罗伦萨画家,他的一切创作,无论风格还是精神,都和佛罗伦萨这个城市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诗意一般的写实手法,在佛罗伦萨大师间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8.
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一样,中国绘画中的笔墨韵味,都是生命律动的象征.中国绘画历来有注重表现的传统,而讲究笔墨追求笔睛墨趣的美学风尚则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笔墨是指点线的使转和水墨的变化.而点线的变化,墨色的浓厚,并不注重于对物象作形似的描绘而是作为画家的心灵,情感的表现.因而笔墨只是作为一种心灵和情感的抽象体现,情感的变化体现为笔墨的节奏和心灵的音乐.作为审美理想的抽象的笔墨个画家的心理有着内在联系.人的审美意识有着及其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画家在追寻着最能体现他心灵的笔墨情趣,因而也就形成绘画的多种式样,多种风格.总之,抽象的笔墨情趣传达着画家的心灵律动和时代脉搏,传达着当时的审美时尚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9.
喻雪峰 《中国市场》2010,(26):133-134
绘画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由于画家表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绘画作品呈现出的空间面貌也各具特点,形成了在绘画中的三种语言形态,即情态文本、意态文本、语态文本。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20.
王健 《商》2014,(35):122-122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激烈碰撞的巨大洪流中,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以振兴中华民族和挽救民族文化为己任,飘洋过海寻求真理。昊冠中是旧中国最后一批被选派去法国留学的画家,立足民族本位他学贯中西、贯通古今,呕心沥血、潜心绘画六十多年,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和创新,成功的将西方现代艺术规律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韵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油画的形式表现出东方的神韵,以水墨的方式展现西方观念。吴冠中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画家,也是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极具有争议性的画家,影响大是因为他在中西艺术融合的能动性探索上,所倡导的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的绘画语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艺术现在中国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争议大是因为他在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探索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绘画艺术学说,如《风筝不断线》、《内容决定形式?》、《笔墨等于零》等文章,在当时的美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