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4,(24)
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福利思想,而增强社会福利的"包容性"是他整个社会福利改革思想的目标定位。他在这本书中对"包容性"社会从概念到政策都作了分析和论述,本文通过对其"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的解读,认为吉登斯在这本书中阐述的"包容性"实际上有机会平等、消除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排斥、达到社会团结互助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杜蘅 《适用技术市场》2013,(12):195-197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增长成果让老百姓共享。包容性增长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其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并且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在这一理念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包容性增长理念对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更高,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深化和发展。包容性增长对实现科学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实践的基础表现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不仅指导着社会实践,并且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实践与思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同地方的福利制度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也就是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传统就会产生不同的福利制度,因地制宜。由此,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也是这样产生的,他是在伊斯兰世界穆斯林的福利实践和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在此基础不断的发展。这一思想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穆斯林的福利实践而且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其实践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国时期,受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开始向近代嬗变,具体表现为由“怜民”演进为“责任”、由“重养轻教”演进为“救人救彻”、由“选择”演进为“全面”三个方面.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各种社会经济制度处于新旧交叠转型之际,因此这一时期社会福利思想的嬗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显得尤为复杂与曲折.  相似文献   

5.
一生写过39本书的德鲁克似乎拥有永生的特权。据说他在九十高龄仍然能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源于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这或多或少解释了德鲁克为什么将管理视为一种“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和“人文艺术”(liberalarts),这也是德鲁克对于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超出很多管理学者的地方。随着德鲁克的辞世,管理学界寂寞了许多。而对我们来说,读一读他的最后一本著作《二十一世纪管理的挑战》是很合时宜的。老实说,这本书新意不多,多是对德鲁克终生思想的简短回顾,而这正好  相似文献   

6.
聪明的书商     
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籍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他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并且软缠硬磨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其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籍出售!”于是这些书籍很快被一抢而空。不久,再次出现书籍滞销时,这位出版商又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上了一回当的总统对他说:“这本书实在糟糕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社会福利理论之前,弄清楚这里所说的社会福利的概念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社会福利与目前中国学术界的一般用法不同,中国学术界一般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四个项目视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社会福利概念主要是指西方国家的一般解释。社会福利一般指"作为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安东尼·吉登斯也说"福利本质上是心理学的概念,它关乎到人的幸福"。因此,社会福利其实是比社会保障外延更宽泛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容性增长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迫切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现阶段,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方面,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要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成果惠及全体劳动者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观念、经济增长制度等路径转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之寓意在思想史上一直歧义纷呈。词源上的“现代性”表征着与旧时代的异质性,而“美学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本身的反动。康德开启了现代性哲思之维,马克思、韦伯、吉登斯等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重视城进行过思之冲浪。在这种历史性的思想负载下,笔者给予现代性以另类释义:时空、架构、生产、症侯和借越。  相似文献   

10.
《沉思录》这本书最初引起我的兴趣,还是缘于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他说:“《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到底是什么令温总理对这本书推崇备至呢?  相似文献   

11.
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倡将包容性增长加入“十二五”规划内,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忠恕之道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忠恕之道”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孔子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阐发了他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关于“忠恕之道”,在《论语·里仁》有具体的说明。大意如下:有一天,孔子对曾子说:“曾子呵,我的思想始终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2014,(3):90-90
编辑推荐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王亦秋 《消费导刊》2014,(5):242-242
在今天,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而在庞大的网民数量之中,高校学生占了十分重要的比重。然而,网络的开放性高,包容性强等因素对正处在成年初期的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网络舆情与之对高校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已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菊洁 《商》2014,(37):117-1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儒、墨、道、法等百家学派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自立其说,在我国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荀子这一杰出思想家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他不单是我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更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一的君主集权理论。荀子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性论的主要主张是性恶论。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伪”的概念,“化性起伪”,使人由“恶”到“善”是其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荀子的人性论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一个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总称。”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互助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其中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罗婷 《经贸世界》2004,(8):39-42
在我的记忆中,以“痛并快乐着”为题目的,有一本书,还有一首歌,在“痛”之后跟上“快乐”,可见这份痛,痛得很值得。而今天,当我提起笔写这个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又不由自主地将“快乐”和“痛”调了一个个儿。因为,他将人生最灿烂的10年投入到一个行业,然而,道路的坎坷、遭受的诋毁,又时时刺痛他的内心、折磨他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杨文选  潘琳  吴亭 《中国物价》2011,(12):25-28
本文从“包容性增长”的学术视角,对现阶段房地产业的失衡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主要探究了我国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何对房地产业“情有独钟”,提出了符合“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建议、对策,最终得出“包容性增长”是解决房地产业失衡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对传统福利经济学价值维度及其缺陷和以“幸福”作为价值评判标准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阿玛蒂亚·森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伦理学、政治哲学的相关思想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社会福利的价值评判标准。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探析,并与其他标准的比较分析,得出构建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启示:增加弱势群体就业机会,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医疗保障投入,健全社会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袁佳龙  乔萌杰  胡苗 《商》2014,(50):122-122
保卫马克思这本书堪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认识论的断裂”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是他运用结构主义的新认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对这一理论进行必要的研习,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阿尔都塞的思想,而且把它作为一个参照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