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国家市场化改革过仕刚一、亚洲国家市场化改革的成就——“亚洲模式”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亚洲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亚洲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增长,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亚洲...  相似文献   

2.
【美国企业研究所11月9日】 亚洲经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0年前,亚洲受到巨大经济和金融危机冲击。当时,许多亚洲国家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10年后的今天,情形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亚洲国家正沿着“清迈协议”之路向更紧密的亚洲货币合作前进。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动荡及启示赵娇健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年平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使该地区一些国家成为令人羡慕的“亚洲小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9.3%,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经济人士都看好亚洲,甚至认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亚洲国家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主要来自牵引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系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召开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和释放亚洲国家新的增长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亚洲国家今年工资涨幅可观本刊讯瑞士的CRG咨询公司对亚洲14个国家的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后预测,今年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涨幅都会超过10%,前三名分别是印度30%,中国21%和菲律宾16.5%。台湾地区今年的工资涨幅估计为8.5%,高于新加...  相似文献   

6.
【香港《亚洲时报》7月22日】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沉重压力,亚洲众多石油进口国的处境出现了分化。相对而言,一些国家能够较好地应对全球油价攀升导致的宏观经济挑战,而另一些国家则受到了油价高涨的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7.
亚洲国家糖消耗量上升目前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世界糖与甜料会议”,发表了会议报告,报告指出,从1988年到1994年,亚洲人均糖消费量不断上升,而欧洲的人均消费量则稳中略降,亚洲已经取代欧洲,成为主要的糖消费地区。在东盟国家中,所有国家的糖消耗总量及人均...  相似文献   

8.
10年前,亚洲大多数国家都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5年前,亚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因为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和美国经济衰退而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9.
2月27日上午,首个涵盖整个亚洲,探讨亚洲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非官方开放性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正在海南考察工作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鼓励亚洲及其它新兴市场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项举措应该受到赞许。它突显出一个令许多亚洲国家头痛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束缚了这些国家追求长期可持续高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7,(21):21-23
10年前,一场金融危机降临亚洲,从泰国到印尼再到韩国,多个亚洲国家受到冲击,危机随后还蔓延到俄罗斯和巴西。当时,人们的一个普遍看法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美元负债太多了。随着他们自己的货币兑美元汇率急速下跌,还贷负担大大加重。  相似文献   

12.
潘睿 《中国报道》2023,(6):72-75
<正>近年来,陕西主动担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责任取得实效,在提升文物国际传播效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4月24日至26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22个亚洲国家及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汇聚一堂,为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搭建起沟通桥梁、构建合作机制。文明因故步自封而丧失生机,因交流互鉴而充满活力。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将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成为大会成果之一。新时代的中国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的文明合作,尤其在亚洲用力颇多。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影响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从上世纪未至今。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仍未退去的全球金融危机。1997年由泰国货币贬值为导火索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横扫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强劲势头,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更为迅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欧盟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扩。非洲国家也提出了在2028年建立非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以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事实都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量都是在区域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的成员之间展开的,而国家间正常的对等互惠关系正在被排斥。亚洲已经普遍认识到未来亚洲的经济增长点来自本区域内部,亚洲各国间的互补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目前亚洲内部存在着在东盟、南亚经济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框架下层开的次区域合作和多个双边FTA体制,但是这种合作主要产生于临近的地域联系,各成员在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上大多趋同,因而也就限制了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在更为广泛的亚洲层面上,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产生巨大的利益联系。因此,亚洲国家需要一个包涵更多国家和更多渠道的合作机制。在展望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远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几个正在运行和酝酿中的FTA,以及各相关经济体和组织,着重对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国之声7月30日】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正在面临通货膨胀潮的威胁,受到冲击的国家的自救行动能力,因为华盛顿左右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贺军 《环球财经》2005,(3):15-15
随着全球制造业继续向亚洲新兴国家的转移,一种新的全球经济格局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从传统制造业上的领先,转向金融及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以1997年金融风暴为例,西方掌握资本和金融的力量,一下子就可消磨了亚洲几个国家辛辛苦苦建立的商业帝国以及它们的全球企图。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2005年,除了让印度成为全球焦点外,还可称为“韩国年”。去年,韩国的经济和股市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景,成为“亚洲最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18.
亚洲存在大米不足的危机“国际稻米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最近指出,亚洲国家由于人口大幅增加,自然灾害不断上升以及农田日渐减少等原因,目前已面临着大米不足的危机。亚洲30亿人口中,有70%仍然完全或部分以稻米为主食;甚至在有些国家,稻米仍然是穷人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9.
司思 《中国经贸》2008,(5):24-2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亚洲国家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同时,中国也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其经济过热,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中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将会给亚洲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