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扩大内需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来看.金融领域应该重点强调的是金融服务,也就是通过金融服务促进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顺利形成,从而刺激内需的扩大,但问题是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也很大,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点上讲,金融领域应该强调的是金融风险的防范。扩大内需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与防范金融风险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似乎有些相往。这就是说,金融风险与市场需求不足这两种对金融工作有不同要求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不期而遇,同时出现,使得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107家金融机构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就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否会传导至金融机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负向作用,同时这种负向作用表现为显著的"两区制".总体来讲,互联网金融风险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没有提升后者的信用风险,反而起到了拉低作用.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的产生使得金融市场形成了针对个体金融服务消费者风险偏好的有效甄别机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贷款、众筹、互联网理财等典型模式的迅猛发展,填补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空白,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操作、信用、业务、法律及信誉等风险。作为同源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化媒体,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广泛应用,为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企业必须通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收益,而金融服务必然伴随一定风险产生。在改革过程多种因素作用使得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被人为割裂,金融风险随之加大,给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当前我们应经济发展重新认识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与金融服务协调运作机制,培育良好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在协调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关系台窗口作用,全面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包括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从众性等维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03位样本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投资动因主要包括风险收益因子、从众心理因子和投资策略因子;(2)根据影响权重分析,风险收益因子影响最大,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投资行为,而投资策略有待提高;(3)投资不同互联网金融业态产品的大学生,其动因具有异质性。大学生要掌握互联网金融投资策略,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金融教育并纠正投资动因偏差,政府部门要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互联消费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金融,可使消费金融服务低成本、高效率地延伸到长尾人群,并低风险地覆盖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远未饱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有6种:传统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互联网化、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金融互联网化、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分期购物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垂直细分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和P2P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偏爱网络购物和超前消费的年轻人群成为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主流人群,其产生的羊群效应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杠杆消费,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持续有效地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因此,要鼓励、规范和引导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不能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虽然政府已经把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仍难以解决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P2P、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和电商小贷5种模式,具有成本低、体验好和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农村人口的金融参与度,降低了民众理财的门槛,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题,有力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应用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平台迅速崛起,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只有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才能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从多个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互联网金融塑造了以消费者为绝对中心的、以竞争为显著特征的融资市场,同时也让金融消费者直接暴露在融资市场当中,承受着金融风险。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是保证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折射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走向理想和公正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规制路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泉州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此次泉州金改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泉州金改已取得实效.目前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或可缓解泉州小微企业融资难.互联网金融可以从减少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提高参与主体信息的透明度、挖掘潜在小微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这三个方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进行探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互联网金融包括互联网融资、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等服务,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会更加丰富。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脱媒,有利于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有利于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影响宏观调控,比如货币政策的效果。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演变为影子银行,可能引发局部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还涉及合法性和投资者保护等问题。建议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产品、服务进行适当的监管,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金融(e-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是网络金融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服务,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从网络金融创新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入手,对信息技术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与数据挖掘能力,缓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小微企业的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风险日益集聚.征信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征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互联网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征信.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隐私保护、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信息共享、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课题是要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前瞻性地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并对如何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征信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城市化的背景下受路径依赖的影响,农村金融市场分散、运行成本高,难以解决农村金融需求。理论上,基于点对点的互联网技术可有效解决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农村金融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与农村金融的耦合效应,是当下关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研究中应该关注的。"耦合效应"旨在解决农村金融行业的信息鸿沟和供需脱节的问题,运用技术创新解决痛点,进而提高经营效率与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创新为技术发展提供新的应用场景。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的倒逼效应有助于农村金融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进而摆脱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不断的创新,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及监管没有及时匹配,金融安全与稳定问题时有发生。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将更好地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理论层面看,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加剧和减缓两类作用。通过构建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衡量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得到2011—2020年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健全数字金融运行机制,设立数字金融监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数字金融的空间溢出通道;实行差异化地区发展战略,增强整体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农户的金融需求大多为刚性的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生存消费金融问题上失效。农村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一般包括非正规转移与借贷及谨慎性储蓄两种。非正规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社区层次上具有完全信息的农户风险的帕雷托最优配置。农户储蓄是未来生存消费风险最小化的保障机制。它解决了完全私人信息的农户风险的跨时最优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