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等进行盈余管理,历来是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否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呢?笔者研读后发现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新旧准则比较,对新准则体系给予或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为了探讨新准则实施前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A股1 433家上市公司为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分布检验的方法作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新准则颁布的当年,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以前年度要小;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1月1日起,"1 38项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内施行。这些新准则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采用的技术手段。本文按照会计职业判断体系的划分思路将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空间进行对比,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对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姣 《价值工程》2010,29(5):22-23
盈余管理是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联系。新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一方面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所遏制,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空间。本文通过审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对我国准则的制定和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做了很大的修订,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然而,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会计方法选择范围的扩大等,使一些公司可能在新准则下采用一些新的路径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正确引导盈余管理的行为,是我国政府机构、会计界和审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并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利用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新准则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产生。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鄢志娟 《财会通讯》2008,(12):61-64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彰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借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发的契机,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指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并提出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新手段和识别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应用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对新准则实施前后年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新资产减值准则执行背景下,选用2004年至2009年房地产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新准则颁布实施对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过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有所抑制;经济因素对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影响较实施前更为显著;同时,盈余管理动机对资产减值变动的影响程度反向变动.由此可知,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日益彰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指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并提出当前盈余管理的新手段和识别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2008年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统计方法对新政府补助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遇到上市危机时,就会主动寻求政府会主动伸出支援之手;在新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实现摘星、摘帽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说明新准则对于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遏制地方政府操作上市公司盈余、影响证劵市场法规运行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丹  王菁华  宋悠扬 《财会通讯》2010,(9):72-75,79
由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存在模糊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重要工具。《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更加细化和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中的问题。如何有效遏制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浙江上市公司2005年和2007年资产减值的总体计提情况,研究发现,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制约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较以往更加完备,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但通过对新准则的分析,企业仍可从中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应用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对新准则实施前后年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许多契约重要参数的会计盈余一直是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十分敏感的财务指标。公司管理当局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他们的财务目标。财政部颁布的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的新准则在强化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对原准则中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使用频率最高的资产减值、关联交易进行了修订,同时一些对我国来说是新的计量方法、业务规范的引入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国际趋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显著的就是引入公允价值,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空前扩大,留给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也相应地扩大.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准则制定者的意图,而且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要对企业经营提供更强的决策参考.本文就是在研究新准则体系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准则体系内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提供一个适度盈余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更加完备,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但无论新旧会计准则,企业都能从中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为各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它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是各不相同和复杂多变的,政府不可能包揽企业会计处理全部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只能就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交易安排等,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其他企业在未来几年也将陆续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有些具体准则仍然为企业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