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制天然气能减少石油和煤炭制品的消耗,有望成为治理目前雾霾锁城的途径之一。 目前中国天然气较为短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5%左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而要改变能源消耗格局,利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严重雾霾频发,节能环保形势严峻。电网企业应积极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3.
随着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新常态经济对能源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不断改进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加快对能源产业进行改革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破垄断,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让人苦不堪言,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调整,增加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既有经济性和可行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日益增多的雾霾天气给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雾霾天气的形成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结果,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迫使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失衡,环境法规和环境交易市场缺乏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经济原因。因此,治理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确立相关环境产权制度和建立区域政府间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两年以来,我国的雾霾天气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从东北到华北,从中部到江淮,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如此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从何而来呢?对雾霾成因的解读也是越来越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监测的结果也表明,燃煤成为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山西代表团讨论审议的过程中,提出治理雾霾要在清洁煤技术上实现突破,要改变我国当前以煤炭为主  相似文献   

7.
雾霾天气引发有关新能源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时间来,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雾霾天气呈显著增多趋势,危害加重.要想治理空气污染,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此,我国需要将经济发展重点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向更节能的高技术服务行业转变,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强  张航  齐莹  刘勇 《经济地理》2020,40(5):40-48
基于1998—2016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雾霾污染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在考虑雾霾污染时空滞后效应条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值集聚特征,高排放俱乐部稳定地分布于黄河下游城市;黄河全流域PM2.5浓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低效率的能源使用、低水平的人口集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低效率的能源利用以及偏向于生产技术提升的研发投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域雾霾的加重,而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则主导了黄河中游流域雾霾污染的加剧,在黄河下游城市仅有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文章认为建立区域协同联防治霾机制、实施差异化分区治理策略、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申万  张广军 《发展研究》2014,(12):67-71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模型,预测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现有7.5%的增速时煤炭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到2020年消费总量约为42亿吨。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按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年下降速度预设不同情境,模拟2014-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不断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煤炭消费总量,且该控制强度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或递减趋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度的分水岭为3.5%,即控制强度大于或等于3.5%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不断减少,当该参数小于3.5%时,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雾霾治理将会导致能源缺口,天然气将是弥补削减煤炭消费造成的能源缺口的主要替代能源,而其他能源形式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实施电能替代,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措施。本期聚焦落脚于此,一方面,希望普及电能替代的相关知识。推广一些成功经验,突出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天然优势,为治理城市雾霾摇旗呐喊:另一方面,呼吁加快电气化改造,推进电锅炉替代重油锅炉、煤锅炉等应用,同时,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如发展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发展中建筑工地的大量扬尘是造成雾霾现象日趋严重的经济学原因。雾霾诱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负效应,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7):71-71
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9% 200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经达到9%,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今年年底,有望实现2007年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3.
运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和国外权威机构发布的PM_(2.5)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且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在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即当这几项门槛变量达到或跨越一定的门槛值时,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程度会发生显著不同的增减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下,运用联立空间面板模型讨论了雾霾污染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别测算了实施"煤改气"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强度下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东部沿海工业企业向中西部劳动力大省转移4种情景下,雾霾污染的变化。结果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京津冀天然气消费占比提升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下降约0.20~0.29 μg/m~3;河北、山西、内蒙古和辽宁能源强度下降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下降0.48~0.57 μg/m~3;东部沿海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下降0.71~0.95 μg/m~3;中西部劳动力大省工业产值比重上升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上升0.69~0.93 μg/m~3。从模拟结果来看,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降低雾霾污染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环保形势严峻,城市雾霾频繁发生,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电能替代战略,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是能源结构优化、显著降低排放、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措施。在电能替代工作过程中,浙江省电力公司大力推进能源替代工程,通过推广应用热泵、电采暖、电蓄能、农业电力排灌、陶瓷窑炉电加热、试点应用电动汽车等技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浙江省电能替代工作开展情况,采访了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孔繁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以油砂矿、页岩气、煤层气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已引起世界能源巨头的广泛关注,未来数年将迎来发展新热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产量有望达到千亿立方米。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看,化石能源大约占世界初级能源消费量的88%,其中石油35%、煤29%、天然气24%。世界经济和工业体系对化石能源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也曾面临与我国相类似的雾霾污染问题,其通过运用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金融政策手段,有效实现了雾霾防治目标。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完善的雾霾防治金融市场体系,灵活应用金融政策组合,完善金融业相关法制建设,协调运用财政政策与雾霾治理金融政策,以此加快我国雾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能源需求增长更加迅猛。化石能源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的负外部性问题。从根源上说,这是我国能源发展方式存在着问题,长期积累就集中暴露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要改善大气环境和解决雾霾问题,就需选择适合国情的可替代能源,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薇燕 《经贸实践》2010,(6):26-27
北京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地区,所需能源90%以上要从外省调入。在各个产业中,制造业耗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因此,打造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21,41(7):213-221
在对我国2004—2017年期间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研究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及区域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高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小规模区域以及低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大规模区域重叠特征;(2)雾霾污染已经对我国入境旅游产生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其中,PM_(10)的负向效应最显著,其次为NO_2,SO_2的影响相对较弱;(3)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对东中部地区的负向影响大于西部地区,对北方地区的负向影响明显于南方地区。最后,提出改善雾霾污染以提升我国入境旅游吸引力和促进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