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WTO协议的要求,中国迎接资本市场开放的新形势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和吸取美国和加拿大资本市场建设的有益经验.优化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资本市场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对加速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重点比较分析美国和加拿大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谈谈对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要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为主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扩大对外开放和强化自身建设等工作为重点,逐步解决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这清楚表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9月9日,“中国产权市场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蔡敏勇在发表演讲时指出,伴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简称PE)投资中国的持续热潮,在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产权交易市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二者的充分结合,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板启动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推动资本市场组织结构的创新。资本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市场应当是多层次的,而不应当是当前行政管制下的单一模式,因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分阶  相似文献   

5.
尹萃  丁英  尹玲 《山东经济》1997,(1):28-30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顺序轨迹。透过不同国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结合中国的现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必须优先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培育理顺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企业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并购方式,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发育成熟度、对资本市场并购的法规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利用好当前的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并购、资产重组,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7.
薛丽  杨蓓 《西部论丛》2005,(12):66-67
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科技与产业、教育与企业的分离,要减少这种隔离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在现存的经济体系中,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各种模式下的风险资本市场发育的成熟度和特点不尽相同,深入地分析各种经济体下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模式,充分借鉴其有益的因素,对于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与创新产业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04,(2):10-13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融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1,(3):54-56
在第五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提交了一份主题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之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沿袭旧的管理思路、没有节制的利用资本资源对今后的发展都晃利的。在新的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最主要的是利用我们的智慧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即创业资本或风险投资的缺位,这个问题是制约我国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缺管创业资本或风险投资,这是政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无法替代的。因为没有资本市场,大量的创新和创业动机得不到支持,同样,因为资金的缺乏,也制约着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结构的调整,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愿意投资科技创新的前期阶段,不愿从事原创性的开发,甚至连二次开发都不愿意搞,这反过来又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产品结构调整工作的进行。所以,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换,发展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开拓我国支持创新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乔蛟 《产权导刊》2006,(4):31-31
3月3日,中国经营报发表《资本市场建设决定中国崛起》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历史给正在崛起并追赶发达国家的中国一个深刻的启示是,资本市场建设应成为基本国策,必须放在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天使资本作为重要的风险资本市场组成部分,在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天使资本市场发展的市场环境,提出政府在促进天使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家必须加强建设,实现与天使资本的全面对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获取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关注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创新理论、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构成的智力资本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智力资本结构对情境二元式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1)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式组织资本支持利用式创新,通才型人力资本、创业型社会资本和有机式组织资本支持探索式创新;(2)两类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有机式组织资本,以及通才型人力资本、创业型社会资本、机械式组织资本都支持情境二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资本分为虚拟资本和实际资本,研究虚拟资本与探讨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资本市场有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紧迫任务。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创新金融工具与发展衍生产品;增强资本市场质量与效率,即增强透明度和流通性;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和行业自律规则;开放和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宋立 《首都经济》2004,(8):21-23
实践证明,为保证股票交易所市场发展“秩序”而抑制柜台交易市场发展,为保持“主板”市场资金和股价“稳定”而推迟创业板推出的丢卒保车思维;担心可能产生市场风险而放慢市场的发展,担心监管效率和能力不足而人为控制或限制资本市场创新的因噎废食做法,等等,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反思并坚决放弃的时候。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心应当从以技术为主的微观层面转移到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的健全与完善方面来,这既是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市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德国、瑞士和挪威三国历来都非常重视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也面临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国外经验,对稳定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处于去杠杆的进程中,中国也不例外。国内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以供银行补充资本之需。该文在总结国际创新资本工具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进行情景模拟.并对发行优先股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途径进行研究,最后就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对银行的影响进行对比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郗舟 《中国高新区》2008,(11):118-119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是被发达国家业已证明了的成功的、通行的做法。在中国,如何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成为国家主管部门和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和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今天,把读邹德文、张家峰、陈要军博士的著作《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审视思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愈发深刻体认到该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民营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而资本市场则是民营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因此,构建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路是:稳步推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主板市场;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积极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从民营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民营企业规模小、生命周期较短、社会环境固化等特征严重影响了其持续成长。20世纪以来,社会资本理论开始被用于民营企业成长分析范畴,这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探究民营企业创新问题,在资本市场的背景下研究民营企业的社会化结构改造,并提出激发民营企业组建全新的诚信与创新的价值观,这是民营企业创新路上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