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9月是开发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特别是去年高价拿地的企业将面临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压力——近期房地产价格的盘整和成交量的下滑,资金回收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由于资金的缺乏,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转让手中的项目、土地、  相似文献   

2.
"金九银十"的重心似乎正在从楼市向土地市场转移,开发商依然唱着主角,只不过扮演的角色从"卖房者"变身为"买地者""金九银十",楼市动静不大,但土地市场却是此起彼伏,颇为热闹。在年初,谈起今年拿不拿地的话题时,万科、保利都被划入了谨慎派。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甚至明确表示,今年不拿地,而且"目前的房价  相似文献   

3.
最近,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据统计,排名前十名的开发商在前五个月买地资金支出超过了600亿元,其一是因为账面的资金越来越宽裕,万科和保利五月份的销售额分别为142亿元和111亿元,同比都有不小的增幅;其二是房价上涨助长了乐观的预期. 开发商买地本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的时点有关.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不足百日的当下,不仅房价持续上升,而且开发商高价拿地的热情不断增加.无论对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而言,此结局都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4.
"有地才能有为,有地才能有位"。房地产开发商太了解土地的重要性了。故而,当一道道土地"紧缩令"从天而降"时,凡有资金、有远见的开发商纷纷加紧在全国大中城市购进大量土地。在房地产行业中,土地储备的多少,储备土地的质量,成了衡量开发商实力、市场掌控力以及发展后劲的显要标志之一。虽然不能说土地越多越好,因为地多了资金支持不了也不行,况且,有官员透露政府正在  相似文献   

5.
日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媒体说:"现在我们是政府决定土地配置,效率非常低造成很多社会矛盾,农民进不了城......有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能自由买卖,如果我们的农民能够将土地卖给开发商,他得到的价格就高了,他就有钱了,有很多农民愿意卖地,有很多开发商要买地,买方、卖方竞争,形成一个土地低价格,这是市场决定土地的配置......开发商能买到便宜的土地,他的房价就降低了......你让老百姓自由买卖土地,房价马上就下来了,用不着你管调控。"从经济理论上说,以上观点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原则的,但经济学家忽视了中国房价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用作房地产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只无形的手,调控房地产市场是必然的。如今,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拿地越来越难了,一些开发商因此离家出走,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战略大转移,有不少的开发商打出向外扩张的旗号。  相似文献   

7.
杭州房价高、地价高的一个效应是,常成为"楼市泡沫"论的靶子;另一个效应是,拿地门槛高,外地开发商难通过购地进入杭州楼市。于是杭州的地主就一定是个"土地主"了。  相似文献   

8.
《楼市》2007,(1)
如果说2006年杭州楼市的特征,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全国性的实力品牌开发商进驻杭州;二是开发商联合拿地开发。几乎所有的与会人士都认同这将是未来杭州房地产行业的显著趋势。本次峰会上,华润新鸿基、凯德置地、复地等杭州楼市的“新成员”纷纷与本土开发商展开了交流,这是一种好的氛围,它有可能带给杭州楼市的积极意义是,我们的产品更丰富、更体现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人有一种心理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眼睛盯着别人手中的东西而忘了自己手中的东西,按心理学的说法叫知觉的选择性。这样的选择结果是忽略甚而忘记了自己。做一个实验,拿两只相同的球,一只交给幼儿,另一只拿在我们手里,很快,幼儿会扔掉手中的球去拿别人手里的那一只。若说这是"小儿科",那么在成人世界中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做一次这样的测试,将两筐成色相同数量相等的苹果分给两个人,两人不约而同地觉着对方分到的苹果既好且多。人常常忽略自己周围的果子,而去注意他人领地上的果子。如果我们将果子比喻为幸福的话,我们感觉别人的幸福比自己多,自己的幸福既不多也不好。  相似文献   

10.
简言 《东南置业》2011,(2):44-45
如果说,土地拍卖能够折射出楼市的冷暖,并反映出开发商对市场前景预估。那么,从福州市2011年开年的土地首拍、二拍情况来看,似乎都不乏热闹、也不缺亮点。面对国家住宅政策调控的大背景,开发商们依然踊跃拿地,到底是看好后市、不差钱?是趁观望之机进场拣便宜?还是与开发商对通胀预期有关、希望通过拿地防止资产贬值?  相似文献   

11.
《楼市》2012,(Z1):96-97
当房价每平方米上万元已成常态,当买一套"蜗居"需要花费三代积蓄,你能容忍开发商指着精美的楼书向你描述的水景豪宅最终紧靠着的却是蚊虫滋生的臭水沟吗?你能容忍七十年产权住宅的承诺最后缩水为五十年不到的商住吗?你能容忍挂着房奴的骄傲却因开发商的一再延迟交房而承受的无尽相思吗?当开发商的欺诈屡屡得逞,当一个又一个购房者前仆后继地掉入同一个陷阱时,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很傻很天真。所谓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希望我们的"反黑榜",能让您擦亮眼睛,理性购房,幸福入住。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之中有乾坤,合理的、优化的设计理念、手段不但能为开发商节省大量的建造成本,同时还能产生数倍于设计费用的附加值。房地产粗放式开发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事实上,过去十多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开发商拿地就赚钱,购房人买房就赚钱,地方政府卖地就赚钱"的粗放式增长时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牌,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销售人员流失率总是非常高,而且往往流走的是精兵强将,留下的是散兵游勇." "我们的销售人员总是先看拿多少钱,再看办多少事,而且总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  相似文献   

14.
声音/数字     
《楼市》2008,(18)
易宪容:开发商"难温旧梦"谁都无法打败市场对于房地产开发商不降价销售而又大喊房地产市场有多少危险的现象,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认为自己有实力来对抗市场,相信政府会出台政策来救房地产,总希望回到2007年房地产市场"奇迹"的时代。他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富庙"里有个"阔方丈"不算稀奇,那么濒临破产的"破庙"、经营不善的"穷庙"竟然也出"阔方丈",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不少企业惨淡经营,甚至连员工工资也发不出,可厂长、经理们却依然款派十足,终日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有人甚至拿贷款买豪华轿车、买高级别墅,全然不  相似文献   

16.
沈理文 《楼市》2013,(Z3):56-57
在外来"强敌"夹击下,杭州本土开发商的市场份额和土地储备量明显单薄。一面是行业的哀鸿遍野,一面是大鳄的高歌猛进,在本土开发商拿地疲软之际,外来大腕为何却频频出手阔绰?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底气?  相似文献   

17.
林雨 《东南置业》2009,(7):32-33
当下,开发商为何如此疯狂地拿地?日前,我跟—位开发商副总吃饭时,聊起如今地王频现的话题,他给我详细分析了开发商疯狂抢地的动机,让我大受启发。首先,开发商自身的性质决定他必须不停的圈地。开发商是搞房士也产开发的,没有土地,他怎么开发?现在对土地依赖程度最高的就是开发商,他甚至超过了农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05,(9):66-66
商场促销.买满200元价值的东西.可返20%的现金。问拿320元最多能买到多少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拿不到土地,得不到资金,卖不出房子,这是令许多开发商十分头疼的问题。开发商要么是死,要么是活,只有这两条路。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开发商可以有哪些“活法”呢?  相似文献   

20.
根据规定,土地使用权是从国家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起开始计算,考虑到从拿地、开工建设,到销售、交付使用的流水周期,购房者实际拥有的土地使用期限相应减少也是情理之中。然而,一些楼盘动辄缩水10年、20年,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往往是由于开发商捂盘搁置、资金紧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与房屋质量、物业管理、环境设施等"缩水"问题相比,房屋土地使用年限"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