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与具体表现形态社会再生产具有簡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馬克思再生产学說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整个社会总体的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作为社会生产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的工业和农业的再生产。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再生产的状况对于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进行有着决定的意义,只有在农业生产規模不断扩大,农业中提供的粮食、原料、劳动力、市場、資金积累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工业及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才能够順利地进行。因此,揭示社会主义农业再生产的形式,正确划分农业簡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界限,特別是揭示社会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地区差异;自然地理条件的殊异;以及民族文化的反差, 是影响东西部人口再生产及其转变的重要致因, 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东西部人口再生产状况及其转变差距。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质、限制因素、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动态,揭示其深层内蕴及运行机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确保农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是需要我们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长期不断探讨研究的主题。 一、农业发展的实质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农业发展是其交织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下的延伸和扩展,随着这种延伸和扩展的渗透,众多元素涉入其间,从而形成以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为主轴,凝聚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囊括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纵横上下交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围绕这一条主线可以把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多种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技术装备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马克思唯物主义论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解析,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顺应了自然法发展规律,也符合客观环境的具体要求,它是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两者有效结合的产物。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包括一般的生产劳动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再生产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三个方面。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互不离分的,农业经济再生产指导着自然再生产活动有序进行,而自然再生产随着经济再生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4卷,398~399页)这个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研究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必须把握住这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环境资源(光、水、热、气、土、肥等)和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工具、资金等),通过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使植物、动物群体的自然再生产转化为农产品的经济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活动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这不仅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这种基础作用已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所证明;而且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依赖于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使得农业必然、而且始终承担着自然风险。农业生产自然要素的有限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本身的特点,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1)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低。而且,农产品价值实现的难度大,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人地关系和人地比例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判断人地关系紧张与否的具体标准为满足人均占有粮食数量764斤.用此标准判断我国西汉至建国前的人地关系状况发现:西汉至清代前期是不紧张的;清代中期以来逐渐紧张;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建国前紧张加剧.分析原因是:清代中期以来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素被消除后人口迅速增加,而农业生产并没有大的提高;鸦片战争后人口继续增长,但社会持续动荡造成农业生产大幅度倒退.  相似文献   

10.
魁奈以实现国民收入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以发现支出的自然规律以及如何使支出符合自然规律作为研究任务,以社会总资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再生产总量为研究出发点,运用抽象分析、总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影响农业支出进而影响农业再生产总量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支出和再生产总量关系,并将这些因素和关系统一于经济表中,建立了以国民收入为核心的早期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包含着能量转换、物质循环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又包含着资金周转、商品流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称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制约自然再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主要是生态规律,制约经济再生产过程的是经济规律。以湖北宜昌地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出发,明确指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能够按不变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在原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个区分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所不同的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与否是区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尺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农业扩大再生产問題,在理論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里,农业再生产有不同的規律。这就是說,生产关系对农业再生产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从生产力方面看,各个社会的农业再生产也有某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也是需要研究的。在这篇文章里,我們主要就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一下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和形式問題。显然,这絕不是說可以忽視生产关系对农业再生产的决定性作用。这是首先要加以說明的。  相似文献   

14.
合作社实践与本土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老石 《开放时代》2010,(12):53-67
真假合作社问题的争论关系到对今天合作社运动整体形势的判断和未来政策的走向。这种判断的关键分歧不是对现有的合作社运动状态的描述,而是对合作社标准的不同把握。影响比较大的合作社判定标准有四种:即国际合作社联盟标准、严格的合作社法标准、宽泛的合作社法标准和在实践中的“多元兼容和混合标准”,采用第四个标准更为符合丰富多彩的合作社现实实践。按此标准,今天的合作社70%都是真的;或者说真假合作社的争论没有意义,应该留给合作社更多实践的空间。我们要能够从合作社的现实实践中寻找到我们本土的评价标准。从今天的合作社发展现实而言,重要的不是马上严格规范,而是给他们以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实践中摸索标准,边发展边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有的年份经济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无明显的主导经济运行的单一力量,经济形势复杂难以判断;有的年份,经济走势可见一明显主导力量,其他变量只是配角,经济走势很容易判断。譬如2009年,政策是最大的主导因素。而2012年,经济增长的最主导力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复杂。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模式,其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基于这一看法,较系统地讨论了两个基本问题:(1)农业的内在机制是“人与自然”和“经济再生产(经济系统)与自然再生产(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并提出和分析了与农业整体系统相应的两个主要层次结构和17个可供多学科通用的分析程式;(2)依据协调发展和最大综合效益原理及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概括提出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尽管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有所好转,但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未来发展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从当前工业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对部分专家和学者的主要观点做一归结。  相似文献   

18.
林松立 《经济》2012,(3):88-89
有的年份经济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无明显的主导经济运行的单一力量,经济形势复杂难以判断;有的年份,经济走势可见一明显主导力量,其他变量只是配角,经济走势很容易判断。譬如2009年,政策是最大的主导因素。而2012年,经济增长的最主导力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复杂。投资是主角出口和消费是配角  相似文献   

19.
<正> 第一,在效益目标上,要立足于农业经济整体效益的形成和发挥,以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效益目标的基本测评标准应该是:时空利用合理、生物产量最高、物流能流呈良性循环、农副产品利用充分与合理、系统经济效益和价值最高。这个效益目标判断标准的提出,虽然只具有原则性,但它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础之上的,即根据农业经济特别是农业的特点,其效益必须建立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只有按照自然规律才能使农业经济体系中所有系统的经济效益都得到提高,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浪费。政府干预农业经济的效益目标无容置疑地反映了政府干预农业经济的物质动机。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向中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是典型的风险型产业,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必然伴随着各种风险。如何避免农业的风险,稳定农民的收入,降低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是目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粗略的探讨。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 传统体制中的农业风险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的风险。由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基本特点,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十分突出,迄今为止即使最发达的农业也没有摆脱自然的严重制约。“我国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繁,而抗灾能力又十分脆弱。据统计,仅洪涝损失年平均达200—40O亿元,年粮食损失500万吨以上,病虫害损失粮食年平均达800万吨。 仅仅这种自然风险就使我国农民损失巨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民除了面临的自然风险之外,还面临着更大的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包括: 1、市场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