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丘有阳  涂宏基 《消费导刊》2014,(2):16-17,19
长汀县在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县域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物质文化扭曲、制度文化缺失和精神文化空白的问题。加快县域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物质、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综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指出,政府转变治理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李维香 《商场现代化》2006,(30):213-214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与生态文化相对应的主导经济形式是广义循环经济。生态文化视阈中广义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三:第一,制度层次的特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制度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制度化。第二,精神层次的特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实现精神领域的一系列转变。第三,物质层次的特征。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进行无废料生产,实现人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公民思想观念,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制度等生态软实力的形成,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虽然我省在生态软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生态文化建设滞后,公民生态意识不强,生态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等不足之处。因此,我省需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树立文明行为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引领群众性环保组织健康发展等路径出发构建河南生态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玉华  刘薇 《市场论坛》2013,(10):28-31
生态文化建设是北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化建设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其中生态精神文化建设是北京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的长期任务和目标。门户之城北京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可以通过生态文化栽体建设与生态文化机制建设来实现北京生态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发展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物质发展、人文发展、生态发展3个层次。与物质发展相关的经济实力的增强,与人文发展相关的社会和谐、制度建设、民族尊严、文化发展,与生态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本国为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做出贡献都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须完善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关的生态文明制度,使生态文明制度同其他领域制度相衔接、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与每个地区息息相关。对于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来说,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立足实际,还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界定,合理科学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引导,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打好青山绿水牌,优化产业格局,唱响生态经济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见实效。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到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上升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城镇化建设,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洞庭湖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通过利用洞庭湖各县域2005-2015年的数据,分析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洞庭湖区县域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练琪 《中国电子商务》2012,(10):162-162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和内涵,包括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外有借鉴意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阐述了县域生态经济的内涵,重点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价值观念的一次根本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新注解,昌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引导发展方向,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才能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这三个层面。本文以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揭示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越发体现了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是以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有着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我国生态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通过弘扬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来促进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花垣县作为一个矿产资源富集的民族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尖锐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的"软竞争力",金融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流的金融文化。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贯穿和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各个层面之中。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企业应努力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出发点,兼顾"母体"高校的愿景与使命,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引领和规范,同时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载体作用,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创设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