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近期已正式发行面世。虽然新版防伪性明显提升,但现实中伪造、使用假币等行为仍时有发生,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很多农民朋友也都遇到过假币。那么,如何识别假币呢?识别假币,主要有以下四种简便的办法:第一种方法,"眼观"。仔细观察票面外观,包括:票面颜色、白水印、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线、胶印缩微文字、隐形面额数字、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和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等特征。真币票面颜色协调,图案层次丰富,立体  相似文献   

2.
金融部门有关人士提醒,日常生活中百姓可采取“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办法识别假币。一看水印。10元以上的人民币可以在水印窗处看到人头像等水印。假币水印一般为浅色油墨印盖在纸币正面或背面,或在夹层中涂上白色糊状物,再在上面压盖水印印模。真币水印生动传神,立体感强,而假  相似文献   

3.
假人民币指仿照真人民币纸张、图案、水印、安全线等原样,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非法制作的伪币。假币的主要类别有:机制、复印、拓印,石、木刻版,手工描绘等。 识别假人民币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 纸张识别。人民币纸张采用专用钞纸,主要成分为棉短绒和高质量木浆,耐磨、有韧度、挺括、不易折断、抖动时声音发脆响等;而假币纸张绵软、韧性差、易断裂、抖动时声音发闷。  相似文献   

4.
的由来     
内外贸易中经常会遇到"($)"的符号,不少人认为它代表美元,其实不然."($)"是外币的一种代表,来源于16世纪初西班牙铸造的一种银币,它的名称和单位都叫"里亚尔"(该币系手工打制,币面凹凸不平,并刻有拉丁文字,边缘系剪切而成.俗称"切割钱"(CUTMONEY)下面图案是一个王徽,象征权力至高无上.背面是十字架,是西班牙基督国教标志.十字分割而成的四部分中左上方与右下方的城堡相对,右上方与左下方的立狮相对.立狮昂首奔跑,城堡为双层,均代表当时西班牙强有力的统治.(如图1)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9,(2):44-45
HD90假钞特性1.HD90假钞仿真程度极高,摸上去手感与真钞极其相似,但假钞的表面凹凸感不如真钞;2.水印像比较清晰,颜色纹理精细,光凭肉眼基本无法辨识真假;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下乡调研时发现,一些乡镇农村存在着不少“金融盲区”:一是金融知识欠缺。农户们对货币知识、存款业务、金融结算、残破币兑换、假币识别、外汇承兑的程序等了解不足;二是信用意识淡薄。有的农民至今还认为银行、信用社的钱是国家的,赖贷、逃贷现象时有发生;三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流通的新版人民币100元券采用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防伪技术 ,具有十大防伪特征。据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总工程师梁友杰介绍 ,新版百元币具有十大防伪特征 ,不仅能有效防止假币出现 ,大大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 ,还有利于机器识别 ,方便钞票自动化处理。一、固定人像水印 :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 ,迎光透视 ,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二、红、蓝彩色纤维 :在票面的空白处 ,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三、磁性微文字安全线 :钞票纸中的安全线 ,迎光观察 ,可见“RMB100”微小文字 ,…  相似文献   

8.
鉴别人民币的真伪,除可用仪器检验外,还可采用这样几种简易方法:眼看,如果迎光透视可看到水印和九○年版50元、100元上的金属安全线即是真币:手摸,用手指轻抚票面;人像、文字、水印、盲文点等处有明显的凹凸感的是真币;笔拓检验,即将待检验的纸币平铺在玻璃类光滑平面上,覆盖一层薄白纸,用腊笔或者软铅笔在水印、人像、盲文点等处轻拓,如  相似文献   

9.
一、目测法。主要是看稻种的外部形态。 (一)看谷尖:一般真杂交稻种籽的谷粒色泽黄亮,谷尖紫色;而常规稻谷尖则无色。 (二)看柱头痕迹:真杂交稻种子属异花授粉,柱头外露,在谷壳内外稃夹缝中间可发现一点较明显的小黑点即柱头痕迹;而假杂交稻谷种籽粒因多属白花授粉,柱头不外露,柱头痕迹遗留在谷壳内部,剥开谷壳在米粒顶部可见一点黑色的柱头痕迹。这是识别真假杂交稻种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的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越来越多,有些单位因区分不清专用发票的真假,经常接收假票,给单位造成很大损失。为便于纳税人能正确识别增值税专用发票,现将识别方法介绍于下。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手工填写的专用票和电脑专用票两种。一、手工填写的专用票发票联和抵扣联采用了水印防伪法,即将票对着阳光或普通灯光,肉眼可以看见带有标准税徽和汉语拼音SHUI字样的图案。二、电脑专用发票采用无碳纸防伪法,即将发票的背面涂上特殊的药剂,使之只有在上联背后接触下一联的正面填开时,才能显出特定颜色的字迹。三、手工票和电脑票还可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