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报业未来:个性化定制《报业时代》2008年10月刊如今的报纸做得越来越厚,但是,你是否发现,每天的报纸上有很多内容是你不感兴趣、根本不会关注的?也许某一天,你可以在报纸的网站上填一个订阅单子,选择你喜欢的一些栏目,之后你每天就会收到只刊登你需要的内容的报纸。虽然这还仅仅是个设想,但是不失为一种符合发展趋势的良策,尤其是对于那些发行量在1万份以下的报纸来说,个性化定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报业新论     
《中国报业》2008,(2):50-50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择发4篇来稿。 庹继光和刘琦撰写的《北京奥运会:报纸报道如何变革》,在总结我国报纸以往奥运报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的一些建议。他们认为,在理念上,必须把赛事报道提升到奥运精神传播;在内容上,必须把宣传体育成就升华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形式上,必须把传统优势与新兴互动模式相嫁接。  相似文献   

3.
海外报业     
《中国报业》2008,(1):4-5
LVMH正式收购法国回声报报业集团;英国《金融时报》被本国同行评为年度最佳报纸;路透转变赢利模式为报纸提供内容分享报纸广告;瑞典《每日新闻报》近日推出世界首部“报纸手机”;道琼斯股东批准新闻集团收购案  相似文献   

4.
海外报业     
《中国报业》2010,(1):5-5
德国报纸出版商开始对网络版内容收费 德国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开始对地方新闻实施收费。其旗下的《汉堡晚报》(Hamburger Abendblatt)、《柏林晨邮报》(Berliner Morgenpost)网站上的文章均已开始收费。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全国性报纸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报纸之一,它们独立于政治控制之外,把娱乐内容与新闻信息的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对待,报纸满是色彩丰富的各类增刊副刊、Sudoku游戏,附带有免费DVD、电影票和假日促销券等。那为什么这些报纸的所有者还要费尽心思留住读者呢?这是因为购买报纸的读者数量一代一代地在减少,在过去10年中,全国性报纸流失了数百万读者。日报及周末报纸的发行量10年前是3100万份,但到了2005年8月,这个数字下降为2200万份。  相似文献   

6.
新闻大亨默多克曾放言说,报纸带来的滚滚利润就像“流满金子的河流”。但就在说完此话的几年之后,面对互联网对传媒的强势介入,他又表示,“有时候河水也会枯竭”。2009年5月,股神巴菲特在其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对于美国绝大部分报纸,不论在任何价格,我们都不会购买其股票”。而他和报纸的缘分却是如此密切:喜欢看报,每天阅读5份报纸;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增值128倍,创下他曾经最骄人的投资业绩。  相似文献   

7.
报业新论     
《中国报业》2011,(1):46-46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择发4篇来稿。 黄楚新撰写的《论品牌活动在报纸营销中的作用》,分析了报纸品牌活动的特点以及品牌活动在报纸营销中所起的作用。作者认为,报社的品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报纸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做好品牌活动,才能让报社的品牌增值和业绩增长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刊发3篇来稿。郜书锴撰写的牺方报业经济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在分析了西方报业经济危机的成因后指出,在资讯科技颠覆一切的时代,新技术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正在呼唤我们的想象,去进行积极的探索。闫格宁撰写的《也谈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为传统报业面临的新媒体冲击提出了四项应对之策:用内容吸引读者;创新新闻表达方式;寻求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拓展新的经营模式。黄春平撰写的《亲斤时期以来我国报纸图片的四大变化》,从观念、内容、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过去30年来报纸图片的变化。他认为,新时期以来报纸图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是我国报业快速发展、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以及当今视觉文化流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海外报业     
《中国报业》2008,(2):5-5
美国报纸的网上读者数量2007年增加6%;新闻集团2.87亿欧元入股德付费电视台;《纽约时报》与CNBC内容共享联手对抗默多克;默多克表示:华尔街日报网站不会全免费。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报纸的品种数量在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版面持续增加,报业的整体运作质量在不断提高,但还是面临诸如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带来的微利化趋势.本文旨在审视我国报业营销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滞后点,并以营销的基本理念及运作模式对此进行改革和修正,以期使我国的报业营销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报业新论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刊发5篇来稿。陈国权撰写的《报纸网站不要融合——我的反媒介融合观》,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点完全不同的个人见解。他认为,报纸网站之所以鲜有成功的案例,根源在于强调网站与报纸的融合,但事实上办新媒体需要新思维,不跳出传统报纸的思维方式永远办不好网站。  相似文献   

12.
李冰  罗玉 《广告导报》2004,(9):27-28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而作为省会济南,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在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报纸的内容风格上也独树一帜。在当今报业越来越市场化的条件下,仅办好报纸的内容是不够的,报社的生存与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广告收入的支撑。因此,了解和掌握报业广告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规律,就成为报纸经营的必备。本文就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济南市11份主要报纸2003年的广告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新闻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近300家平面媒体开通了数字报,报纸新闻的传播终端已经形成了传统纸质报纸、网站(同时承载电子报、多媒体数字报等)、手机报、报纸阅读器、街头电子显示屏等多媒介融合共存的格局。但是,在报业数字化的浪潮中,很多报业集团对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热情远远高于对数字化内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乔均 《中国广告》2004,(8):108-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报纸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越发越突出,每天读报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一。南京作为全国媒体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其报业竞争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目前,南京市场上最主要的大众日报有《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江南时报》、《服务导报》等几十家。因为竞争的需要,各报正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提高自身品牌,希望扩大自身发行量。可是作为广告主和一些老百姓常常思考着,现在的南京的报纸消费市场到底是否像宣传所说的那么大的容量、各报发行量是否真的达到了如同它们自己宣传的那样高的发行量,以及一些商家和发行商所关注的,诸如,周末、节假日、阴雨天气对报纸发行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等等。带着以上一些疑问,南京财  相似文献   

15.
海外报业     
美国报纸发行量增长《纽约时报》上升73% 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5月1日报道,美国报纸发行审计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简称AB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此前的六个月时间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报纸读者数量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6.
海外报业     
《中国报业》2013,(7):88-88
2012年全球报纸发行量减少0.9%亚洲增长1.2% 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WAN-IFRA)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由于新闻网站和报纸电子版等数字媒体的回落,全球报纸发行量比上年微减0.9%,  相似文献   

17.
闵玉 《现代商业》2007,(29):189-189
今天报纸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其内容生产,而是关键取决于能否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扩建其产业价值链,于是,报业引入了营销中"品牌"的概念希望在搞好新闻信息产品策划制作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运营和推介手段,树立起强势报纸品牌,以达到提升竞争力公信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实现报业品牌经营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4日至7日,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的1700多名主编、发行人和高级管理人员齐聚莫斯科,出席世界报协第59届报业年会暨第12届世界编辑论坛。在会上,英国国际新闻集团主席莱斯·辛顿对报纸的数字化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报纸完全可以赢得web2.0的世界,因为报纸有内容,有技术,有广大信任报纸的读者。他说,我相信不同年龄,不同政治、社会、文化取向的人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寻求新闻,寻求适合的表现形式。内容是关键所在,无论它是由用户创造的,还是由专业机构提供的。  相似文献   

19.
闵玉 《现代商业》2007,(35):189
今天报纸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其内容生产,而是关键取决于能否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扩建其产业价值链,于是,报业引入了营销中“品牌“的概念.希望在搞好新闻信息产品策划的制作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运营和推介手段,树立起强势报纸品牌,以达到提升竞争力、公信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实现报业品牌经营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业     
《中国报业》2008,(3):48-48
本期“地市报业”我们择发4篇来稿。 王亚楠撰写的《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媒体公信力》,以《伊犁日报》和《伊犁晚报》的办报实践,论证了少数民族地区地市报提升报纸品位的途径。他认为,打造新闻精品是提升报纸品位的必由之路,增强媒体公信力是提升报纸品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