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伍志文 《经济学》2003,3(1):39-70
本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将罗纳德·麦金农关于中国货币持续超发却未引发持续性高通货膨胀的疑问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对该问题的国内解读有四种代表性观点:货币化进程论侧重制度研究,认为是制度变革增加了货币超额需求,从而引发货币超额供给;高储蓄论和货币流通速度论侧重货币交易研究,认为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熨平了通胀;金融抑制和窖藏论侧重于利率汇率管制、企业差异性融资研究,认为广义货币中大部分转向了准货币并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以未导致货币通胀;信贷结构失衡论侧重于经济时效性波动、市场结构性货币需求研究,认为长期性经济增长和海外货币需求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上述四种代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足以解释中国货币之谜,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货币的本质和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本文试图从虚拟经济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在对有关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关系的模型。分析发现 ,虚拟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是股实背离的主要原因 ,而收益率差异又根源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 ,这种非对称性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结构调整,对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同时,利用2007-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出BVAR模型,对引致流动性萎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背离,是流动性萎缩产生的根源;国内市场风险增强和实际融资成本上升起到助推作用;为遏制市场流动性萎缩加剧,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调节的重心放在有效降低市场利率和减轻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等方面;还应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遏制虚拟经济逆周期过度上涨,为市场活力的发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发展影响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存在正向影响的财富效应和负向影响的替代效应,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及货币需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发展提高了经济体的货币需求;股票成交金额的变动有助于我们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的预测,不过在统计上无助于我们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预测。考虑到资本市场发展因素,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应该比单纯考虑实体经济货币需求的从紧力度略松。  相似文献   

8.
虚拟资本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虚拟资本是收入的资本化,与现实资本不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虚拟资本表现为一切有价证券.虚拟资本的产生首先源于现实资本运行的需要,但能自我膨胀为相对独立的金融经济.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是金融经济稳定的基础,但虚拟资本的固有属性使得金融经济本身也容易诱发货币危机.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  相似文献   

9.
"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志文 《财经研究》2003,29(1):27-34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货币的交易速度重要吗?--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江 《经济评论》2004,(2):83-88
货币的数量与交易速度 ,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石。弗里德曼的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 ,遗弃了交易速度 ,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的表述。他忽略了货币需求稳定与交易速度加快之间的悖论 ;他的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制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反差 ;他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 ,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的变量 ,不包含真实的经济信息。经验分析表明 :货币的交易速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学应该将货币重要性的讨论重点转移到货币的交易速度上来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尽管它们的有效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我们还发现,A股市场比B股市场有效性相对更高,但没有系统的证据显示沪深股市谁的有效性更高.与大部分研究中国股市有效性的文献不同,我们采用的检验方法适合高频金融数据的特点(如允许任意形式的波动聚类的存在),因而结论更有说服力.这些实证结果,对于中国股市中股票收益的预测、资本资产定价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4个变化的口头双向拍卖模拟市场(2个先稳定后通胀,2个先通胀后稳定),本研究发现通胀市场中的预期与理性预期假设吻合良好,同时通货预期不受通胀率的影响.相反稳定市场不支持理性预期模型.结合Williams(1987)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示市场设置是影响稳定市场和通胀市场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This note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an important equilibrium path overlooked in the literature on monetarist arithmetic. 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 is possible when the interest‐elasticity of money demand exceeds unity. In this case, tight money may lead to a transitory increase in seigniorage, the retirement of government debt, and lower inflation in both the short run and the long run. The set of equilibrium paths is sensitive, however, to the form of the policy rule. 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 is not an equilibrium if the policy rule fixes the share of the fiscal deficit financed by seigniorage. Both 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 and the tight‐money paradox are equilibrium paths when the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low money growth is conditional on inflation remaining below its previous level.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nsiders a developing nation that faces a foreign exchange shortage and hence its demand for foreign goods is limited both by its income and its foreign exchange balance.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redit relaxes the second constraint. We develop a simple model of strategic interaction between lending institutions and firms, and show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redit at concessionary rates can leave the borrowing nation worse off than if it had to borrow money at higher market rates. This ‘paradox of benevolence’ is then used to motivate a discussion of policies pertaining to international lending and the Southern government's method of rationing out foreign exchange to the importers.  相似文献   

15.
The performance of alternative scale variables is explored in a simple demand function for narrow money. Sequential test establish consumers' expenditure as the preferred measure. The implications for fiscal policy and the paradox of thrift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6.
Viewpoint: A microfoundation of monetary econom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  In this lecture, I explain what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money are about and why they are necessary for monetary economics. Then, I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 particular microfoundation of money, commonly known as the search theory of money. Finally, I outline some unresolved issues.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uccess of a policy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timulating the rate of capital formation depend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the investment functions are stable. Time varying parameter technique is used to test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the investment function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cKinnon hypothesis explains the succes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pursued by 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310]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市场,东南亚资源丰裕国家正在不断丧失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同时其资源开发变得更为有利可图.对这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为贫穷同时却又正处于减少中央对资源控制管理的分权过程中的国家而言,这一趋势如何影响长期增长和福利?正如"自然资源诅咒"所预言一样,快速的资源采伐和减速的工业发展可能会使这些国家进入慢速经济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opos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mith's and Ricardo's views on the sinking fund. It shows that Smith and Ricardo agreed in stressing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e sinking fund as a policy instrument targeted at public debt repayment and tax-burden relief, pointing out that its actual workings had paradoxically helped to increase rather than reduce British total debt-load. Moreover, their explanation of the sinking fund paradox integrates a defective fiscal commitment technology with powerful politicians’ incentives to siphon off the money stored in the sinking fund to meet sudden increases of public expenditure whenever the occasion arose.  相似文献   

20.
资本管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自由化的质疑与日俱增,纷纷主张政府采取适度的资本管制以防范金融危机.本文以1970--2008年的118个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发现大多数货币暴跌事件发生在资本管制较严的背景下;在控制了与货币危机相关的变量的影响后,资本管制程度的放松会降低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资本管制越严格的地方,经济基本面越脆弱.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客观思考资本开放的得与失,选择恰当的资本开放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