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清明>,将酒、杏花、清明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浓墨泼染图.顾名思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这幅美图中的神往之处--山西汾阳杏花村.  相似文献   

2.
雷高林 《乡镇论坛》2014,(15):32-32
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农村,每年的立夏时节都要在山坡平地上跳地戏。为什么村里立夏时节要跳地戏呢?这和农民的生活规律息息相关。农村有句谚语:春分早,谷雨迟,清明播种立夏来,麦苗成长正当时。农作物在立夏后,  相似文献   

3.
刘芹 《乡镇论坛》2020,(12):40-40
过了清明节,紧接着的下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了。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0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如《群芳谱》所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的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雨时雨水增多,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对于风雨雷电之中的雨,我向来没有什么好感。并不是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是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凉",不是因为"秋风秋雨愁煞人",不是因为"屋漏偏逢连夜雨",不是因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不是因为"山雨欲来风满楼"。只因小时候放牛和干农活时,一下雨就得戴斗笠披水纸,感觉很不方便,常常还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成一个落汤鸡,于是,对于雨总是心存芥蒂。  相似文献   

5.
清明雨     
荒漠、寒风、野火有多少真诚的儿女燎一张淡淡的黄纸寄去一片浓浓的深情向亲人倾诉心灵的眼泪化作一场清明雨投落到深情的大地上慰藉死去的在天之灵千秋万代一辈接着一辈沟通先人的血脉传承祖代的基因父辈那高大的背影背负着伦理、道德、人性人类宝贵的精神资源推动传统的文明繁衍生息清明雨@丁凡  相似文献   

6.
丹青 《上海质量》2014,(3):72-73
中国传统以节气中的“四立”为四季的起点,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说,做好春季养生,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又是微雨飘飞的日子,袅袅雨烟缕缕丝丝弥漫田野,盘绕陵园,伴着化不开的浓浓思念,风和细雨,纠结缠绵。又是思念疯长的清明,叠叠纸钱、束束鲜花,寄托着积淀了许久的哀思,抚慰着心中思亲的疼痛。清明的雨,含着铅,蕴着悲,牵着泪重重地敲打着人的心田。清明的天,悲伤尽染。  相似文献   

8.
清明时节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清明或许是最值得回味的日子。这一天,天空似乎总是阴沉沉的,时不时还飘着如丝细雨,把我们的思绪渲染得格外深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真不知还有什么日子能像清明一样,如此牵扯着我们的心境。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本是对华北地区的季节特写,如今却很难见到这种情景再现。想当年,毛泽东主席曾为常闹水灾而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时代强音,现在我却多么期盼干涸的河床再激荡着澎湃的涛声!  相似文献   

10.
茭白喜欢生长在有着深厚土壤的水田 ,茭白地连续栽种不能超过2年 ,否则便会产生肉质“乌心”。要使茭白获得优质高产 ,应当注意 :适时种植。茭白种植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茭白生长期长 ,分蘖力强 ,因此茭白每亩种1000~1200株为宜。栽前施足基肥 ,每亩施栏肥3000~4000公斤。对于土层浅的河滩、水沟等 ,则要多施放河泥 ,增加土层肥分。施肥促早发。茭白耐肥 ,栽后10天要施一次肥 ,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隔10天 ,每亩再施人粪尿1300~1500公斤 ,加化肥30公斤 ,以促使分蘖和生长。孕茭期间 ,要重施催茭肥…  相似文献   

11.
清明     
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Q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是指中国农历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正月、二月、三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黄帝内经》认为,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当春归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根据春天的气候特征,把握春季养生原则"顺势养生"变得很重要,今天,有关专家将从饮食、起居、运动、推拿、药膳、情志和环境等方面给您进行讲解。春季养生原则养阳防风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不仅寄托着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也承载着生者情感宣泄的需求,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2012,(12):90-91
黄福霆字谷雨、雨廷。1960年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师从著名画家陈钧德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画家(油画),上海大学日本国际艺术院上海本部教授,就职于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黄福霆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先后举办于华亭艺术家画廊、梵谷子画廊、上海美术馆等。曾应邀为微雕艺术大师王金生的十米世作《清明上河图》作序:"王金生此作依《清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本是对华北地区的季节特写.如今却很难见到这种情景再现。想当年,毛泽东主席曾为常闹水灾而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时代强音,现在我却多么期盼干涸的河床再激荡着澎湃的涛声!不错,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自然的脾气使然。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中,是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与其和谐相处,还是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干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相似文献   

17.
风和 《上海质量》2012,(3):72-73
一年之计在于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有三个月,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从立春始,白天渐长,阳光暖和,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木树叶开始萌芽,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阳气慢慢上升,渐渐向外发散,百草回芽之际,也是老病根容易复发的季节,是谓"发陈"。  相似文献   

18.
三进乡大院     
(一)谷雨起个大早,骑辆半新半旧的自行车,颠簸了十几里山路,汗涔涔地进了乡政府大院。院里聚着一伙人,三三两两的说东道西。谷雨掺和进去,才知道他们也是前来应聘者。他们中间,多数是近年毕业的初高中生,还有年轻的村干部,其中不乏乡干部们的三亲六故。谷雨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半截。日前,乡里给所辖各村发下一个通知,说要招聘一名乡干部,欢迎符合条件的人前来应试。初中毕业的谷雨,经过山沟里的风雨吹打,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但他为这一喜讯而振奋,他想当当乡干部。此刻,二十多名应聘者坐进一间大会议室。主考官是乡里…  相似文献   

19.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节气,"清明"由来以久,大约起于周代,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时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所以叫做"清明".  相似文献   

2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不仅寄托着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也承载着生者情感宣泄的需求,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同样的尊重和关怀,对于殡葬服务行业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殡葬是生者对逝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送葬仪式,它的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