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资料,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以甘肃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和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商贸流通业对第二产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最明显,与农业的后向关联最弱;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其自身和其他服务业的前向支撑作用最大,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最小;甘肃流通产业由中间产品型产业正逐步转变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产业增加值率有所提高;甘肃商贸流通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仅次于第二产业。宏观经济效应则反映出:甘肃商贸流通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方面仍有待加强;流通业开放度低,内向型特征显著。最后提出了发展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制造的供应链危机的表现 经济地理学中,有关“链”的术语很多,本文使用的“供应链”(SupplyChain)同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是同一个概念,是由美国资源管理协会提出的,指一个整体的网络用来传送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开始一直到最终客户(消费者),藉由一个设计好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无关定理"以来,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目前来说,尚未有关于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的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本文通过对已有实证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针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涵盖了制度背景、法律环境等宏观经济特征的影响,也分析了政... 相似文献
4.
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有望在采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把民族地区特色纳入研究范畴以及引进现代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失业率急速上升,经济持续衰退。美联储在一般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自2008年11月开始,美国已连续实施了四轮QE,巨大的流动性在经济中泛滥。本文旨在介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对我国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产出和利率的溢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通服务业FDI溢出途径入手,研究了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FDI溢出效应通过示范、竞争、产业关联和人力资源流动四个途径对我国流通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产生影响。而本土流通企业通过企业的社会网络,利用自身的吸收能力消化外资企业的溢出成果并实现再创新。本文认为,要有效利用FDI溢出效应,提高本土流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改良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需要流通企业更新观念、引进人才、提高自身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流通制度创新:21世纪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入手,认为我国20多年流通产业的高速成长是一系列流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流通制度的变迁巳进入了僵滞阶段,也即流通制度创新受阻。影响流通制度创新受阻的主要因素有: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边际效率很小;流通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流通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刚性强化了“流通制度锁定”。故此提出了推动我国流通制度创新的战略对策,包括:以入世为契机,积极推进流通制度环境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商业管理制度创新:以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推动流通组织制度创新:构建积极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推进民间流通协会成长。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是最近几十年间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范围和深度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跨国溢出问题和集体行动问题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同时,最近几年里欧洲货币联盟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通产业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了WTO后,中国流通业将面临入世最初阶段的严峻挑战,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巨大,现阶段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为外资进入我国的零售商品流通领域。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市场体系缺失、流通产业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已经将发展、壮大中国流通产业的问题推向了经济工作的最前沿。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的流入从市场占有率、投资规模、业态、流通政策等方面对中国流通产业带来冲击,因此,确立流通产业先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浙江要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积极进行流通创新,大力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解决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中梗阻”。因此,研究当前浙江流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化现代化的对策措施,不仅对浙江流通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至今的60多年,是分工取得较快发展的时期.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产业分工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笔者在研究这些新型分工现象时,结合以往分工领域的研究,将分工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将当前出现的分工形式界定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阐述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来源、类型及特征,认为在新型区域产业分工条件下,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关联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新型区域产业分工是分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笔者对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真实经济周期近年来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中得到发展的校准法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介绍了校准的重要性以及含义之后,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校准方法进行综述和评析,介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于校准方法的研究以及发展,理清发展的脉络,并指明将是未来校准方法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在全国的排名,并就促进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实现以技术信息化为主要内涵的流通技术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和以"虚实结合、有效分工、多元模式"为主要内涵的流通产业业态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以流通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形式为标志的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合理化转型;实现以深化对外开放、扩大流通网络外向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内容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国际化转型;实现流通产业城乡布局的均衡化转型等方面。为此,必须采取包括重视流通技术创新,推动新型专业化流通组织形成,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凡所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4):44-48
本文从柔性化分工角度研究区域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溢出效应和收益递增对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集聚力和分散力,并提出集聚力和分散力决定了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方向,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的动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马克思的流通以及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1)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推动了产业集聚;(2)集聚区域形成以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集体生产力Ⅱ成为企业选择集聚区域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集体生产力Ⅱ的产生源于分工与协作引起的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配套投入的节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各方面对旅游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产业,仅仅单独研究旅游业是不够的,因此有了“大旅游”“超旅游”等概念,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产业的波及效应、产业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