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原石化建设60kt/a催化裂解制丙烯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中原石化60kt/a催化裂化制丙烯项目开工建设。为充分利用2-丁烯资源,搞好C4资源优化,中原石化采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建设一套60kt/a 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装置。该项目充分利用乙烯装置副产的C4资源,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南化学集团公司正在建设一套甲醇制丙烯(MTP)中试装置,该装置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技术。淮南化学集团公司今后将采用这项技术建设国内第1套工业规模的甲醇制丙烯装置。公司计划投资17亿美元在淮南建设一套百万吨级的甲醇装置和一套丙烯装置。甲醇装置的生产能力为1700kt/a,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520kt/a。目前,公司正与百万吨级甲醇装置的技术开发商洽谈技术转让事宜,计划于2009年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3.
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常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量难以解决丙烯短缺问题,欧美一些大石油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增产丙烯的新工艺.按照丙烯为副产品的技术路线和丙烯为主产品的技术路线,介绍了多产丙烯的催化裂化、烯烃相互转化、丙烷脱氢、烯烃复分解及甲醇制烯烃等各工艺的最新进展,并对各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近期、中期、远期对我国增产丙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甲醇制丙烯技术应用前景及装置建设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需求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丙烯短 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丙烯全部来源于石油,现有丙烯生产路线已最大程度地提供了丙烯资源,丙烯新来源与应用技术问题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采用天然气甲醇制丙烯(MTP技术)可以拓宽原料渠道,调整丙烯原料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规避价格风险.针对我国未来开展的甲醇制丙烯装置的建设,建议在资源的利用方面不仅要立足国内,同时可以考虑利用中东等地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5.
供应持续紧张 我国丙烯主要来源于石脑油蒸气裂解和催化裂化,2008年合计产能约554万吨/年.目前国内有乙烯联产丙烯企业20家,2008年丙烯产能为400万吨/年,产品基本以自用为主.我国催化裂化丙烯产能约154万吨/年,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山东、东北、西北等地,其中山东地区催化裂化丙烯产能约占全国催化裂化丙烯总产能的62%,且厂家较多,产品外销量较少.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烯联产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约722万吨/年,丙烯总生产能力将达1080万吨/年,乙烯装置联产丙烯占丙烯总供给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C4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国内对乙烯、丙烯以及其他一些高分子材料需求的增长,我国将新建多套百万吨级的蒸汽热裂解制乙烯装置,副产C4烃将会进一步有较大的增量,因此,合理利用C4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五点设想:加氢精制,作乙烯裂解原料;C4烯烃歧化制丙烯;C4烃类回炼增产乙烯、丙烯:异丁烷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联产叔丁醇;MTBE-烷基化油联合装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介绍了采用特殊催化剂的转化反应,采用甲醇生产丙烯和汽油。生产装置包括甲醇制芳烃丙烯单元、气分及芳构化联合单元、烷基化单元及辅助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8.
国内2015年之前投产的丙烷脱氢项目能获得可观的利润,2015年之后丙烷脱氢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相对低廉的丙烷资源以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深加工.目前全球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97%下降至87%左右,而丙烷脱氢、烯烃歧化和甲醇制烯烃等以丙烯为目标产品的装置产能已从2001年的3%上升至目前的13%左右,其中来自丙烷脱氢(PDH)装置的丙烯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2%,成为全球丙烯的第三来源.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Eurochem技术公司计划在尼日利亚建设天然气-石化产品联合项目。该联合装置包括一套生产能力为2480kt/a的天然气制甲醇生产装置,产品甲醇将用作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进料,MTO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400kt/a乙烯和400kt/a丙烯,产品乙烯和丙烯再用于生产400kt/a高密度聚乙烯和400kt/a聚丙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电石市场经历严酷市场环境的洗礼,呈现出跌宕起伏、整体偏弱势运行的低迷景象.一季度末和四季度初,两度出现了因大面积亏损而被迫停产现象;二三季度企业苦苦挣扎略有盈利;直到四季度末,短期上行反弹的行情使企业生产经营稍有缓解.可以说,电石行业是在成本线下痛苦煎熬和反复开停产的纠结之中进入了2013年. 2013年电石市场总体走势如何?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是有喜有忧、喜忧参半.一方面,今年的国内电石行情依旧难言乐观.全球经济还远未走出低谷,国内电石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复苏,下游对电石的消费需求会比去年有所提升.预计电石市场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可能都被低迷氛围笼罩,5~6月以及9月可能迎来两拨反弹行情.  相似文献   

11.
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已成为丙烯的重要增产来源,该工艺技术生产过程蕴含着很大的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文章对采用Catofin技术的生产装置工艺过程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探讨了相关安全技术对策,以降低装置风险,提高工艺安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丙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丙烯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聚丙烯装置的高速度建设,未来几年我国丙烯需求将出现持续、高速的增长,估计到2007年,我国丙烯自给率将比2003年的96.5%下降约6个百分点,丙烯供需缺口将达到80万~100万吨,丙烯与乙烯的地位可能发生反转,丙烯与乙烯之间的价格对应关系也将倒挂,即出现丙烯价格高于乙烯价格的趋势。为此,需要对乙烯与丙烯的关系加以认真审视、重新定位,对现有丙烯装置进一步采取促产措施,扩大丙烯来源,适时采用丙烯新工艺、建设新装置,并增加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口。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开工运行的煤制烯烃工业装置有6套,合计烯烃产能为267.5万吨/年,在建、拟建项目近50个。相对石油路线制烯烃,煤制烯烃在生产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更小。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合计供应缺口约为27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5%。煤制烯烃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随着煤制烯烃产能、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缺口不断缩小,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煤制烯烃将经受生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考验,投资者应理性分析盈利空间,充分评估投资风险,切忌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丙烯开发的路线包括丙烷脱氢、烯烃歧化、丁烯(C4)和C5馏分选择性裂解、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以及改进FCC工艺。通过近期的专利浏览发现有新的方法正在开发之中,其开发的重点是“绿色丙烯”和“生物丙烯”路线。例如,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已经获得欧洲专利申请,该专利详细描述了3种制备“生物丙烯”的方法:①发酵乙醇脱水制乙烯,将生物乙烯二聚得到生物丁烯,再将生物乙烯和生物丁烯歧化为生物丙烯。  相似文献   

15.
增产丙烯途径的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增产丙烯的三种工艺;结合蒸汽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烯烃置换工艺、MOI工艺)丙烷脱氢工艺、FCC装置增产丙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结合乙烯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的工艺是一条最有前途的工艺路线,但对我国来说,选择FCC增产丙烯的工艺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丙烯总产量约三分之二来自蒸汽裂解装置,然而蒸汽裂解丙烯短缺不断加剧,导致了对炼厂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丙烯需求的上升。造成丙烯平衡短缺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丙烯需求年增长率为4.8%,超过乙烯4.3%的年需求增长率;二是大多数新增的蒸汽裂解装置建在中东地区,多以乙烷为原料。这导致虽然蒸汽裂解产量增加,而丙烯/乙烯比下降,不可能依靠蒸汽裂解工艺大幅度增产丙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球丙烯总产量约三分之二来自蒸汽裂解装置,然而蒸汽裂解丙烯短缺不断加剧,导致了对炼厂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丙烯需求的上升。造成丙烯平衡短缺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丙烯需求年增长率为4.8%,超过乙烯4.3%的年需求增长率;二是大多数新增的蒸汽裂解装置建在中东地区,多以乙烷为原料。这导致虽然蒸汽裂解产量增加,而丙彬乙烯比下降,不可能依靠蒸汽裂解工艺大幅度增产丙烯。  相似文献   

18.
丙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重要的基本原材料之一,是工艺装置生产合成聚丙烯的基础原料单体,用于生产制造丙烯腈、丙酮等。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另外丙烯可制丙烯腈、异丙醇、苯酚和丙酮、丁醇和辛醇、丙烯酸及其脂类以及制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稳定的扩张产能与发展壮大,作为化学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白虎 《中国石化》2014,(1):74-74
三年的熊市行情让天然橡胶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胶农种植橡胶树的积极性下降,国内的橡胶加工厂经营环境恶化,2013年是考验这些企业生存能力的一年。不过,对下游行业来讲,胶价持续疲弱却给轮胎制造商们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以来,国内甲醇市场整体延续了上月阴跌下行氛围,呈现不断下探走势.记者从全国各大甲醇生产企业了解到,在上游煤炭价格支撑乏力,下游二甲醚、甲醛、冰醋酸消费需求严重疲软,而多个大型甲醇装置相继投产,市场投放量激增等重压之下,甲醇市场积重难返,低迷行情短期难以扭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