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翠玲  刘洪 《中国经贸》2014,(21):164-165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负有防病、治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宣传、技术指导等任务,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她通过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才能促成主体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而非"代替"人民的利益。只有去努力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给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营造优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才能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永远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及思想家,他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人民当家作主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理论依据包括马列主义的人民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实依据包括跳出历史周期律,防止干部队伍腐化。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稀缺社会组织资源等特点,基于服务科学理论,界定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概念——围绕制造的服务和制造向服务的延伸,指出了该创新存在的无形性与轨造化并存、多主体性、网络化、耦合性、均衡性等特点;基于服务创新的“四维”模型,从新服务产品、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技术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这一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结合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实现了新的发展。其具体内容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价值享用的主体和价值评价的主体。这三者构成了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主体与路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三大争论,分歧在于各主体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几乎很少涉及公共体育服务中公民自主性价值,在后续研究中,应当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主体与路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是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范围和外延;二是加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用型研究,就各主体的协调关系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这其中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价值取向,其中隐含了中国共产党应成为服务型政党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实现党的远大目标,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其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利益;价值观实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思想对于当今党的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长松 《湖南经济》2001,(12):30-31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感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首要的就是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只有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的舞台上充当主角、主人,不插手,不干预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中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服务才会不越位;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履行配角、仆人的角色,做好该做的各项工作,我们的服务才会不缺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是有效的符合市场经济中广大人民要求的服务,我们也才能切实当好人民公仆,换言之,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出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人民公仆的切入点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摸索中国革命道路时,通过对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式,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早期的人民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具体的实践要求,从不同维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观。虽然毛泽东人民观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观点,即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根植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遵循和根本立场,这也为新时代党和政府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论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曾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三个一致性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因、方法及其深刻意义,对于我们在实践中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颂     
《西部大开发》2013,(Z1):138
主持人语:延安精神,概而言之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弘扬延安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时期之下的延安精神,有其广阔的内涵和外延,不仅是指导我党行动的思想纲领,更是我党乃至全国人民一贯坚持的创业精神。本期《延安精神》栏目,通过我们党几代领导人对延安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和党建工作形势的不断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服务理念,坚持基层为先、服务为重、以人为本,做到任何时候都把联系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基层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天职。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严格管理,提高素质,打造为人民服务过硬队伍大港区综合执法大队经国务院、市政府批准于1999年组建。建队起始,区委、区政府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原城管队伍在群众中的不良形象,努力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综合执法队伍。因此,我们在认真履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打造为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一)从教育培训入手,提高素质。打造过硬队伍,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因此,大队实施了素质工程,制定了提高队员各方面素质的标准、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组织全体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市、区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律知识培…  相似文献   

16.
刘晓云 《乡镇经济》2010,1(3):11-14
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是留给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既承袭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优秀精神,又创造性地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的精华,同时良好家庭环境和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是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则是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基础。正因如此,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显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有着鲜明的先进性、突出的时代性、严谨的科学性和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因此 ,共产党人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说 ,必须做到勤政为民 ,真抓实干 ,处理好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向上级负责的同时 ,更应向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8.
一些干部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了“为老板服务”。在处理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时,一些党员干部往往摆不正位置,立场、感情没有站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上。笔者多次听到一些党政领导的新观念:什么“发展经济就是上项目,上项目就要抓住老板,抓住老板就要一切服务于老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中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动态的,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要素配置结构变动、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趋于扩展化。  相似文献   

20.
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物流产业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界定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并且这种产业界定不清的状况直接导致物流产业扶持政策的受众对象无法明确界定,从而影响了物流产业政策的落实与深化,这表明该问题还十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作为新兴的复合产业,物流服务产品具有显著的产品内分工生产特点,本文尝试从该角度出发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物流产业界定主要观点,然后结合物流服务产品和产品内分工概念,对物流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