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6全球经济失衡并增长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如果讨论全球经济的问题,就无法避免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只有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基础上,才能看清楚整个金融经济的趋势,所以这里我重点讲四个问题:第一是持续的全球经济金融的结构性失衡,在这个基础上谈一下2006年的全球经济展望和2006年全球金融展望以及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的主要风险因素。2002年,很多投资银行家在讨论全球经济失衡的时候,已经意识到整个全球的经济金融正在进行一个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美国和中国本身的失衡,美国和亚洲的失衡并由此形成了全球的失衡。但是当时人们认为中国和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失衡格局维持不了两年;由…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上个世纪末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一方面表现为全球逐渐变成金融主导的经济,国际金融的发展远远快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金融资产越来越集中在美国,美国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金融巨头。另一方面是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因此,少数富人的政策及其行为,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依靠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但是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同时存在内部经济失衡,美国经济失衡和中国经济失衡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全球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美国经济结构失衡在于消费日益成为美国经济强…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全球经济失衡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一国的外部均衡很重要,目前的失衡局面对全球经济与金融稳定是一个威胁,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难以维持;另一种则是近些年的新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自然结果,是可持续的。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的角度来分析全球经济失衡,指出技术创新引发的经济周期与两类经济体不同的消费模式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8年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元主导的全球化,也是全球经济金融结构严重失衡的全球化。本轮次贷危机的全面恶化升级,凸显出以美元为核心机制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是理解当今伞球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大背景。  相似文献   

5.
2006年,基于对2005年全球经济金融的分析和观察,我们预期2006年全球经济金融将"失衡并增长着",同时石油价格、全球利率、日本经济和日元走向、美国房地产变化等将是影响2006年经济金融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注]当时对2006年全球经济金融的主要预期包括:  相似文献   

6.
向松祚 《新财经》2014,(3):18-18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内在结构失衡,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纠正全球经济的根本性失衡。具体而言,全球经济的内在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有五大变局。第一大变局:虚拟经济恶性膨胀,虚拟经济日益背离实体经济。货币金融决速扩张甚至恶性膨胀,虚拟经济日益背离实体经济,成为过去40年来全球经济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全球经济最令人困惑、最有趣的重大现象。  相似文献   

7.
存在的问题 2005年全球经济金融虽在刀刃上平衡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着诸多失衡、利益冲突和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8.
解决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是国与国之间充满利益博弈的长期摩擦过程.亚洲国家与地区应加快金融合作步伐,以保持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考察——基于估值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估值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在分析估值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选取失衡中心美国与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为分析对象,利用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球经济失衡期间,美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存在相当大的正估值,与之相应的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中存在巨大的负估值,意味着与外部失衡相应的国际资本流动收益为美国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来源,相当于实现了从顺差国向美国的财富转移。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近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政策当局以及国际机构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否有必要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调整、如何进行这种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世界经济和相关国家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的调整途径,以及这种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