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浙江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1978年至2006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评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凯宣 《中国经贸》2003,(7):28-29
1998年元月,凯联集团诞生在党的十五大的春风中。经过四年多的拼搏.与成立之初相比,集团销售收入从56亿元提高到90.12亿元.利润从1.4亿元提高到1.93亿元,利税从62亿元提高到7.8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7亿元提高到20.3亿元.占青岛市的比重分别由1998年的3.3%、2%、5.1%、4.2%提高到2001年的5.2%、6.3%、7.4%、5%,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49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以较高的速度逐年增长。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每年递增在20%以上,五项基金累计结余从1998年的791.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006亿元。与此同时,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91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达到2828亿元。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河北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为河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省保险业务规模五年迈出五大步,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5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17亿元,从全国第10位跃升到第7位,年均增幅30.9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67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列全国前茅。市场主体增加迅猛,省级保险分公司达到23家(2000年为4家),服务网点遍布城乡。  相似文献   

5.
《上海改革》1997,(10):42-44
这几年,长宁区经济以迅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目:从1992年到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8.69亿元提高到24.3亿元,年均增长22.53%,区级财政收入增长更为迅速。从2.4亿元提高到7.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6.25%。由5年前排名全市10个中心城区的末位跃升至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8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46亿元,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和26.7%。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放手发展民有经济,使台州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同高6.5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全市GDP从1978年的10.1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992.78亿元,财政收入从1.19亿元增长到108.68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11个市地的倒数第二位跃至目前的第五位,在全国231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至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由124亿元增加到6748亿元,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1%,由2.7亿元上升到856亿元,居全国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和8.7%…  相似文献   

8.
GDP: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8.4亿元。较上年增加53.8亿元,“十五”以来总量首次超过滁州市,较滁州市多6.1亿元。在全省位次由上年第6位上升至第5位。从经济总量来看,对于排在六名之后的几个市。阜阳市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并列第七名的宿州市、蚌埠市多19.4亿元,比第九名的六安市多22亿元。但与前几位的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GDP总量与排在第四位的马鞍山市相差50.5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省内     
《浙江经济》2010,(17):11-11
浙江新闻出版业进入全国前列近日发布的我国首个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浙江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前列。在“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浙江新闻出版业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1019.03亿元,居全国第2位;资产总额达1235.74亿元,居全国第3位;营业收入990.52亿元,居全国第2位。  相似文献   

10.
《北方经济》2006,(2):10-1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22.77亿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约5.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快7.6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年均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近50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六年。2004—200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跨上了第三个1000亿元的台阶。2003-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66%,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上升到第23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元左右,是“十五”计划的1.8倍,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快7.5个百分点,提前6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从一个落后的商埠小市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亿元上升到2000年1191.5亿元,占浙江省19.8%;财政总收入从1979年的4.89亿元上升到2000年143亿元,占浙江省的21.7%。2000年低,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1.7亿美元,占浙江省的18.6%。1999年,宁波市城市综合名列第2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蝇居第4位,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超过1亿吨,跃居我国大港口的第2位,仅次于上海港。20年来,宁波GDP翻了四番,人均GDP翻了五番,并在1997年提前进入小康。  相似文献   

12.
蒙牛集团是目前中国企业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它的总资产从1000多万元增长到近10亿元,年销售额从1999年的4365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20多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的排名,从第1116位上升到第4位,并且以1947.31%的成长速度获得《当代经理人》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培育商品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建立有限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先人一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体制先发优势,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从1978年至200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评估,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列全国第三位,位居上海、北京之后。短短20多年,浙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浙江现象”被吴敬琏先生称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我国综合经济指数排名第15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在《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中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现实经济强度指数排名从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综合经济强度指数排名从第25位上升到第15位,而不是2002国际竞争力报告所说的第31位。2/3农民消费1/3社会商品1-3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9亿元,增长9.2%,比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7228亿元,增长10.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880亿元,增长7.1%。占整个人口2/3的农民仅仅消费了1/3的全社会商品。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相似文献   

15.
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截至2005年底,蒙牛的总资产已由1999年创业时的0.1亿元增加到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O.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5.5亿元,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微乎其微达到3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名由1116名上升到第2名,夺得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全国第一和液体奶出口量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总结蒙牛七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不断创新是蒙牛高速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省实行改革开放17年来,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78年的66.37亿元上升到1995年的2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8%,比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高出3.9个百分点。我省经济规模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4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第23位上升到第8位,大约一年超过一个省。目前我省经济可以说已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国有、集体、乡镇、三资、私营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开始从短  相似文献   

17.
孙宝  李军 《广西经济》2011,(6):32-34
据海关统计,2010年广西外贸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7.1亿美元,增长24.3%,再度刷新2009年创下的142.5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7位,西部12省区市中排名第2,居四川(327.8亿美元)之后。其中出口96.1亿美元,增长14.8%,出口规模全国排名第18位,在西部地区居第3位;进口81亿美元,增长37.7‰  相似文献   

18.
一、2006年上半年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20,005.8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0,937.66亿元,同比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9,068.23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国财政支出14,601.09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中央财政支出3,863.35亿元,同比增长15.6%;地方财政支出10,737.74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国财政收支相抵,盈余5,404.8亿元(去年同期为3,970.3亿元)。  相似文献   

19.
张慧 《北方经济》2013,(10):37-3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从产值来看,1978-2011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由58.04亿元增加到14359.88亿元,年均增长12.41%,快于同期全国平均2.43个百分点,1995-2011年,连续17年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2002-2009年连续8年增速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总量已由1978年的全国第25位跃居到2011年的全国第15位.可以说,内蒙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内蒙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唐山经济》2007,(11):14-16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半山区,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9万,其中农业人口57.1万。2003年以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河北省“30强”之首,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8亿元,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33位,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迁安市领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不断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