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到2011年,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通过分析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起步阶段的巨大成就,探索了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突破口在于"两型"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两型"产业高端化、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体制机制改革联动化、政策实际化。  相似文献   

2.
产业支持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型社会"建设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文章从"两型产业"的初步界定,产业聚集及结构升级、具体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支持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科学合理地界定"两型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两型社会"产业体系标准、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更多案例的支持以及更广范围的理论探讨,将是今后"两型社会"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技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5.
官永彬 《乡镇经济》2008,24(1):46-50
由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体制在以后的发展变迁中得到了延续和继承,使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而摆脱困境的帕累托最优选择是根据农民的需求意愿或偏好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文章在公共物品需求偏好显示扭曲机理及相关机制设计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民主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薛珑 《山东经济》2010,26(6):142-150
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经验,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试图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友好、社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资源循环五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五个一级指标和30个具体指标在内的"两型社会"监测评价系统。并借助这一监测评价系统,观察了山东省2003-2007年的"两型社会"建设情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两型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四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倪琳 《开放导报》2009,(3):88-90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析绿色消费模式的动力机制,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绿色消费领域的体制建设"、四化"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初步构建了两型社会视角下绿色消费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模型,分析了绿色消费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的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工作,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创建创业型学院的战略目标,创新"科技强校,产业兴校"的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科技产业平台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把科技产业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师成长、专业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开创学院科技产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怎样落实"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确立新的企业成长目标。"两型企业"是企业成长的总目标,低消耗、少排放、低碳性、适度利润是企业成长的直接目标,与自然、社会持续和谐共生是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曾德高  张凤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05-107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品、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但传统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方法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工业化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针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现状,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产业也将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落实,呈现出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Technical advancement includes technology generation, diffusion and aggreg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searching th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gener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echnology cycle, and the source spring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is scientific discovery. The technical perfection and secondary innovation are determined by the pulling force of demand, unbalanced inducement mechanism and profit. Standardized innovation is the sign of technology mature stage, the limit in demand and supply of technology driv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to lag phase.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8-134
建设“两型”社会与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它们在终极目标、内在要求、实施手段上的协同一致性,探索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了建设“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并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考究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5-2012年18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文献进行分析,从知识产权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而指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牧 《科技和产业》2020,20(1):51-55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前提,由于其独特的生态属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链条更为错综复杂。在梳理基本概念及创新链的构成之后,分别对均衡视角下的供需机制和价值视角下的研发机制、成果转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绿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均衡,政府应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努力降低外部性,带动企业及社会公众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伏英 《特区经济》2009,(8):171-173
饭店产业布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饭店产业在产品结构、规模档次、区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构建合理的产品结构,组建饭店集团公司,创建多赢产业格局是城市群饭店产业结构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紫佳  曾立 《科技和产业》2022,22(12):93-100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绿色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具有进度紧迫性、市场导向性、双重导向性以及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等特殊属性,需要坚持市场导向来推动绿色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强调市场导向的绿色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内在机理就是要借助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来优化企业绿色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面对市场失灵的现实情况,要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3个维度进行考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无缝衔接,有机融合”。构建高效的绿色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要克服制约因素,加强绿色创新思想引导与目标引领,建立满足市场需求的绿色技术供给体系,推动绿色国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绿色国防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绿色国防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8.
窦尔翔  柴楠  陈茜  王夷 《改革与战略》2009,25(10):75-80
人的培养效率有赖于通过“培养链”的完整、高效来提高。在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产生之前,人的相关培养环节要么缺失、要么低效,或者呈现没有内在联系的散乱状态。分成制所具有利益捆绑机制,通过投资者对教育供求双方的分工与整合效应来提高教育效率。投资方对教育需求方的分工与整合,表现为投资方代替教育需求方对教育做出决策,并对教育供给机构进行评价和筛选;投资方对教育供给方的分工与整合,主要表现为促成散乱的教育机构形成有机的链式结构,并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原则”进行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有机配合,二者相互影响,其协同配合具有内在机理.供给侧改革通过新技术扩散、创新投资、升级要素收入和改善供给质量、提高适配性等路径,实现需求创造;需求侧改革通过消费能力提升、需求偏好引导、需求结构改善和压力传导、动力激发等路径,实现供给牵引.制度系统是供需双侧改革的嵌入体,既保障供需双侧动态协同,又降低协同成本,畅通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