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1,(11):11-11
——充分理解就业优先战略,整合资源促进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是缓解就业矛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举措。一是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和民生建设的首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引导政府和社会投资方向,把促进就业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二是整合政策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服务和促进就业。三是要及时准确掌握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对接平台,积极开展用工指导和招聘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业预警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相似文献   

2.
智存高远     
《中国就业》2013,(8):68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  相似文献   

3.
扩大就业必须贯彻促进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起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就业的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认识,并在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上大胆探索,创新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重点是落实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三个体系”。目标责任体系。面对劳动力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  相似文献   

4.
政府促进就业,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就业状况进行宏观调控,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促进就业以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法律赋予政府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维护劳动者生存权和发展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国家通过就业质量立法对现实的就业要素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正确引导、积极矫正、协调发展现实状态的就业行为和就业模式,从而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幸福指数提高。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创业是促进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的动力,创业无疑是最好的就业。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工作,作出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各级人社部门也将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3,(2):4-6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奕 《中国就业》2014,(4):38-39
正重点群体就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就业工作的难题,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利用"职业指导师"理论,并结合工作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并以此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以促进重点人群就业。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4月28至30日,中国就业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的一次高规格的盛会,是落实2001年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后续活动。论坛围绕“经济全球化、结构调整和就业促进”这一主题,对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胶南市劳动保障局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完善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促进就业再就业是劳动保障部门的神圣职责和头等任务。因此,始终把促进就业工作列入全局重点工作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建立了由  相似文献   

12.
落实好就业优先战略需要妥善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的关系。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和必要条件,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目标。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促进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充分就业,而必须实施有利于就业的发展战略,应通过制订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实现“就业型增长“。三是扩大就业与提高工资的关系。就业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就业就不会有分配:反之,公正合理的工资分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进而有效地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3.
赵瑞 《中国就业》2013,(10):52-53
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民生之大事首要在就业,生活质量好坏取决于就业质量的优劣。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就业的质量与数量,保持质与量的"动态平衡",保证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有一套有效促进就业的办法。目前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正逐步健全与完善,但就业服务的理念与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求职者的诉求,特别是职业指导工作大大落后于就业工作的需要,亟需加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谢瑗 《中国就业》2013,(1):30-31
中国的青年就业问题,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尽管相对于一些失业率较高的国家而言,中国的青年就业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将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大扶持力度的政策,并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服务等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7,(2):30-3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海南省文昌市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工程,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精准服务四大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3,(3):8-9
第一部分——年度重大事件观点选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7,(3):4-6
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指导全国促进就业工作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对全国促进就业工作进行的全面部署。本刊仅选取三个角度,按条目和要点,对《规划》进行概括性总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3,(6):52
5月6日,"湖北省就业促进会会长秘书长座谈会"在江汉油田召开。此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山东枣庄召开的2013年会精神,交流各会工作情况,研究就业促进会的工作规范和增强就业促进力的思路。会议由省就业促进会会长周腊元主持,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应邀出席了会议,武汉、黄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十七大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空前重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促进就业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化。职业信息采集是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河南省新乡市就业促进工作按照"抓就业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有力促进了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