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一连六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成的高地价高房价。文章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如何遏制冲动?文  相似文献   

2.
冀志罡 《新财经》2009,(7):42-42
土地出让收入是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俗称“土地财政”,是广受指责的一项财政安排。评论家们众口一词地指责说,正因为地方政府与土地有过多的利益瓜葛,才导致官员腐败每每与房地产牵连.官民矛盾也每每因房地产而起,甚至连房价上涨的黑锅,也一古脑地让“土地财政”:给背了。  相似文献   

3.
改一改“土地财政”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的一次发言被5次掌声打断。他在发言中明确指出,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在于土地垄断,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4.
时寒冰 《新财经》2008,(7):59-59
许多人判断房价走势的时候,都会考虑两大因素:一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使得地方政府处处袒护开发商。结论:开发商绑架了地方政府。二是银行。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的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都系在金融机构身上。结论:开发商绑架了银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土地财政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模式,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日益加快。文章基于政府行为导向的基础,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土地财政模式与房地产价格演变趋势的相关性,探讨政府行为导向对房地产价格演变趋势的影响及保持房地产价格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管征经历了简易征收和“精细化管理”两个阶段,其制度变化主要受征税成本、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的影响。中央调控政策导致了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易变和不稳定。土地财政思维促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使管理过程中的征税成本急剧增加,也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收入依赖。从长远来看,土地增值税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予取消。但从近期来看,其仍是地方财政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应该简化税制并逐步减少征税。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1999年至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格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房地产税收与房地产价格之间成正向关系,房价上涨最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并且通过对十项房地产税种的依次回归分析,比较房价对不同房地产税收的影响差别.以此说明地方政府倾向于把房地产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支柱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房地产依赖症”的原因.最后,就降低土地财政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报告背景 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持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行为的关注.本文将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的土地囤积现象由来已久,房地产企业囤地行为的产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市场炽热中的冲动和非理性。事实上囤地行为是一种博弈行为,其动力源于企业对土地的未来乐观预期。在土地囤积的“囚徒困境”中,土地供给、住房需求以及主体偏好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力,并由此产生了资金风险、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新“地王”现象等问题。就政府而言,应以制度迫使房地产企业理性扩张,谨慎拿地,促使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赫 《魅力中国》2010,(6):93-93
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财政收入,利用其自身对土地的绝对垄断,追求土地的“垄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市场机制的扭曲。本文通过剖析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房价偏高主要是由地方财税制度决定的。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存在支出,但是却没有有效的融资方式来保持财政平衡,造成融资结构不对称;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地价上涨获得税收。这是一种“最低效率的收税”,从长期看不是好事。可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进而消除地方政府在地价上涨中的推动力作用。“最终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取决于中国地方财政的改革。否则再过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老样子。”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8日】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心腹之疾。中国实体经济尚未走向现代化,一只脚已经跨入了资产泡沫时代。房地产市场的节节上涨与实体经济税收的下降,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还在讨论中国的地方政府会否因为巨额的地方债务而出现危机时,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让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让习惯于以土地、房产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还在讨论中国的地方政府会否因为巨额的地方债务而出现危机时,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让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让习惯于以土地、房产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刘德炳 《发展》2014,(6):18-20
报告背最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论     
《中国经济快讯》2011,(44):79-79
严肃问责才确保"新拆迁条例"的顺利实施 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后,情况并未出现根本扭转。强拆纠纷是典型的由地方“土地财政”带来的后果,是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公共利益和发展经济的旗号,把土地作为敛财筹码。与开发商共同导演的。新“拆迁条例”的出台,直接关系地方政府以后能否再顺利低价征地,关系到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关系到今后地方政府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论     
严肃问责才确保"新拆迁条例"的顺利实施 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后,情况并未出现根本扭转。强拆纠纷是典型的由地方“土地财政”带来的后果,是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公共利益和发展经济的旗号,把土地作为敛财筹码。与开发商共同导演的。新“拆迁条例”的出台,直接关系地方政府以后能否再顺利低价征地,关系到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关系到今后地方政府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王艳丽 《中国经贸》2023,(16):46-48
在土地财政不可延续的背景下,现行财政税收与转移支付瓶颈愈发明显,基层财政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依靠大量土地出让金收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无法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给地方各项管理带来巨大冲击。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两个多月来宏观调控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成效,主要是因为抓住了源头,从源头调控效果自然明显。这一源头就是房地产过快增长,地方政府投资过度冲动。而控制的对象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土地,二是信贷,三是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全面的发展观,约束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冲动,效果最为明显。但目前的成果仅是初步的,要继续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严控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其反复,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的现有成果。同时,要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几大“短板”问题.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