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船难、接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依然是目前船舶行业最突出问题。日前,在由中国船协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召开的“船舶行业银企座谈会”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原会长张广钦向本刊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船舶市场发生了变化,船舶市场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运力过剩的矛盾难以改观,近几个月的船市成交量下滑十分严重,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市场运行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2.
2012年的船舶融资市场可谓惨淡、缺乏亮点。西方传统船舶融资银行仍占据世界航运金融市场的主要份额,与市场预期相左.国内金融机构的份额不增反降,对船舶建造市场的投入有所减少,显示出监管层、高管层对船市抱有高度谨慎心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全球船舶市场持续火热,船市发展超出了预估.在航运市场中,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航运运费指数交替领涨,屡创新高;新船订单,特别是大型船舶的批量订单接踵不断;新船价格多年持续上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海事组织的新标准新规范,推动了船舶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世界经济贸易的新环境新秩序,促成了船市交易和合作方式的创新应变,转型应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今年以来,仪征船舶修造企业主动采取开发新船型、开拓新市场、挖潜增效、精细管理等应变举措,竭力化解船市持续低迷、船价不断探底、成本逆向上涨、资金日益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全市船舶工业产值130亿元,新接船舶订单百艘,完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实现“双过半”,全行业保持转型应变、稳健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主要船舶动力企业的发展历程,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措施,尤其金融危机以来,在船市持续低迷、市场竞争激烈、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配套模式逐步转变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世界船舶配套业资源整合加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欧美跨国船舶动力企业的兼并重组.近几年,这些巨头企业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择机收购了许多中小型船配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船舶市场总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船舶企业出现了接单难、融资难、交船难、出口难、盈利难等一大堆“难”,是退却,还是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福建造船人选择了后者,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企业分化凸显 在船舶市场严重疲软、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福建船舶企业分化更加凸显.船企呈现出三种情况. 一是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如已入围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或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单接、有船交、有微利、队伍稳、不欠薪,生产经营有连续性,是福建船舶工业行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一、船舶融资的特点 船舶是国际性商品,世界上造船大国往往也是船舶出口大国.当前,我国建造的出口船已占到新造船总量的70%.由于船舶产品资金占用量大,船东在交船前往往只付总船价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建造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需要船厂担负,因此,新造船市场的兴旺与否对船舶企业的融资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市场兴旺,船厂订单较为充足,船东一般都要向船厂支付较高比例的预付款(40%~65%),这时船厂造船融资需求相对较小;在市场不兴旺或船厂订单不充足时,船东支付的预付款比例会较低(25%~35%),这时船厂对新船的融资需求会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市场逐浪推波,“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每一浪头,都可以说是一个风险谷。众所周知,置身在国际性竞争的大舞台中的船舶制造业,不仅具有其它产业共性的风险诸如资金、材料涨价、人工费设备费的增加及其它诸不可预计因素外.还有其独具的个性风险,即:船舶建造周期长.一条船舶从接单到交付长达几年,而市场是变化多端的市场,这决定隐含的市场风险尤胜。回避风险,意味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6年,船舶市场会日益冷清,人们认为新船需求减少和降价将是2006年船市的主旋律,业内人士纷纷看淡后市.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今后的船市发展趋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许多人对造船业充满了信心,相信2005年后船舶价格将继续攀升,船舶新船订购会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合作组织预测的影响,有些人对造船市场并不乐观,他们估计2005年后,世界油船更新需求大幅度减少必将导致新船需求量急速降低.本文从影响船舶供求因素的状况入手,分析国内外船舶市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论船舶市场中的船东投机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世界船舶市场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各国船厂船东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船舶市场波动的把握无论在船东的订船决策还是船厂的扩能决策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对于船舶市场的波动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对于船舶市场对预测一直缺乏足够多的令人信服的成功先例.船舶市场经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异常的火爆或萧条,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船舶市场呈现出的长时间萧条就是出乎意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发出"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号召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在这一号召的鼓舞下,以出口为导向,开拓进取,船舶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出口金额占世界船舶出口总金额的比例到1998年已达到4.5%,出口数量2000年达到世界总量的5%.特别是"九五"期间,船舶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达到79亿美元,是"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出口总额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寒冬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我们应认真研判船市走势,努力拓展船舶产业链的相关业务,主动作为,互相支撑,实现双赢”这是在10月22日召开的《船舶经济贸易》杂志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热议的主要观点。来自造修船、金融、配套、拆船、科研、船舶贸易等领域20余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在船市持续低迷的形势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认识当前船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深化合作,抱团取暖,共同推动船舶产业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船舶是国际性商品,世界上造船大国往往也是船舶出口大国.当前,我国建造的出口船已占新造船总量的70%.由于船舶产品资金占用量大,船东在交船前往往只付总船价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建造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需要船厂担负.因此,新造船市场兴旺与否对船舶企业融资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市场兴旺,船厂订单较为充足,船东一般都要向船厂支付较高比例的预付款(45%~65%),这时船厂造船融资需求相对较少;在市场不兴旺或船厂订单不充足时,船东支付的预付款比例会较低(25%~35%),这时船厂对新船的融资需求会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船舶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船舶行业持续低迷,资金需求量大而供不应求,融资成为决定其是否能“起死回生”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实力和规模有限的民营造船企业而言,融资更是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对Y民营造船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研究,构建民营造船企业选择海外上市融资的方案,拟为我国其它未上市的民营造船企业带来启示,帮助其解决融资问题,安全渡过当前的船市低迷期.  相似文献   

16.
已过大半的2012年注定是世界船舶行业最萧条的年份之一。在市场需求大幅萎缩、造船及配套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我国很多船企和配套企业在几乎没有新订单,又遭遇推迟交船(设备)或撤单,资金周转及融资困难、成本上升而产品价格大跌等重重打击下,陷入停产或倒闭的困境。由于船市需求小且需求结构高端化、我国船配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基本处在中低端、拥有较强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很少,通常预期的弱市下行业会出现兼并重组的现象在我国船用设备制造行业并未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全球船舶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给我国船舶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各种船舶制造企业订单量日趋增加.截至2007年底.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比2006年又有大幅度增长.首次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按载重吨计)。但由于造船行业关联的参与者和环节比较多,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难度比较大,各界对其关注和了解尚显不足.特别是对在建船舶抵押问题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末,船舶市场日益冷清,人们认为新船需求减少和降价将是2006年船市的主旋律,业内人士纷纷看淡后市.  相似文献   

19.
船舶建造合同因其所具有的配套设备多、合同金额大、建造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以及受船用物料价格上涨、船市行情波动、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仅靠经营业务人员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发现、预防其中的商业风险,乃至于法律风险的.因此,吸收法律顾问参加船舶建造合同的谈判、合同审核、合同履行中的跟踪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欧洲是中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 从下表可以看出: ●从2000年底手持订单看:欧洲船东是世界订船大户,共计订船1299艘,5778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