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斌 《魅力中国》2011,(3):116-116,101
目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感到最难提高的是阅读和写作,而这两者直接制约着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反思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知识的输入——讲课上,而忽略了知识的内化——实践。本文就高一学年下期的一节有关人的写作课谈了如何设计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写作课。  相似文献   

2.
马春平 《魅力中国》2010,(4):167-167
时常听一些语文老师在课下唉声叹气:“语文课究竟该怎么教?自己辛辛苦苦备课,认认真真上课,可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听讲呢?教什么课都比教语文强。”这还真应了钱梦龙先生的话“语文教师是悲壮的角色”。感慨之余,我又想给这些苦恼的教师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军生 《魅力中国》2010,(18):119-119
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了下列预习提纲:什么叫伴性遗传?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相似文献   

4.
王亚琼 《魅力中国》2014,(27):168-168
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上机演示、学生跟随操作。然而,通过本学期12模具班和13模具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观察到部分学生却并没有按照我的路子走,而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兴趣有,但是耐心不够,没法循序渐进。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面对这样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计算机教学方法、形式和内容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进步,教师课中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的集中体现。课中反思环节做得不好,大量细致的课前反思就成了无用之功,课后反思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实施。具体如下:一、教学中反思内容的确定管理策略教学中反思内容的确定:1.教师在教学中,对课中不可预料发生的情况进行反思;2.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教学中反思手段的运用:1.要求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2008年浙江省举行优质课评选活动,有一位老师执教《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这是一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课,一节讲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思想变化历程的课。在没听之前,总在想:新课程的思想史应该怎么上?怎么上学生才能比较轻松地了解、理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的变迁?听了这节课后,有所启发,想结合一些片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物理这门课在中学诸多学科中,学生普遍反映是较难学的一门课。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无非有两点原因:1.学生自身对这门课缺乏兴趣;2.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抽象难理解。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抽象的知识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了。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用“类比”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玲玲 《魅力中国》2013,(16):210-210
课改的核心在于改变旧的教学意识,把教师的主动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的根本在于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基于此,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设计三个环节:“通过预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及“想挑战吗?”。  相似文献   

9.
宁瑜峰 《魅力中国》2009,(4):126-126,95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江秋花 《魅力中国》2013,(10):123-123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问题提出: 本学期笔者听了二位老师的八年级科学<大气压强>一课,授课老师在本次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一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胜超 《魅力中国》2010,(31):427-427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原理,本文提出了反思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并着重从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来论述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反思;文章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讨论了反思的依据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四年师范学生到底学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教学计划对四年的课程早就设计好了。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见习与实习、其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如果询问我国的师范生和教师,大学四年到底该学习什么?他们将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如果追问,课程体系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还有没有更好的课程体系结构?那么师生的困惑会更多。  相似文献   

15.
每次去县镇乡村行走,总会问当地人一个问题:“你们到底需要什么东西下乡?”我听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在这篇短文中,我把答案放到最后一节揭晓。  相似文献   

16.
任军强 《魅力中国》2013,(16):165-165
让课堂充满魅力,即教师点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学生学得开心,灵活,主动,其乐融融,乐在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以下结合本人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经历,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1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大多数学生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便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于是,我把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分类,把概念、法则和运算划分为三个板块,在限定时问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相应的知识要点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概念板块里的正数、负数、  相似文献   

17.
冯振振 《魅力中国》2013,(11):143-14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正弦定理这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8.
张瑞 《黑河学刊》2013,(4):129-130
以感性广告一节为例,围绕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对广告案例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来理解领会感性广告,掌握感性广告创意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制作技法,提高学生创意设计能力,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意味着以人为主体性的主导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自然载体。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面对课改的进行,我们怎样做好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呢?本文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探索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宋益芳 《魅力中国》2010,(13):93-93
“任务驱动”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又如何恰当地设计“任务”?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如何应用“任务”将目标整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在轻松的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