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飞 《魅力中国》2013,(19):104-104
舞蹈是通过简化的身体动作向外界展示荚的艺术。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经过平时日积月累的舞蹈训练,在掌握了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艺术表演。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示舞蹈的艺术。舞台下的观众在欣赏到栩栩如生的舞蹈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人体动作的美丽展示。因此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对舞蹈的形象塑造很重要。而不同的形象需要在典型的舞蹈环境中塑造典型的舞蹈表演形象。舞蹈演员是舞蹈表演形象塑造的根本。所以在舞蹈表演中.形象塑造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借此表选出所要塑造形象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以及达到所要塑造的人物气质,从而使观众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所要塑造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篇文章就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如何塑造形象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古延峰 《魅力中国》2014,(21):107-107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姿态和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舞蹈是经过美化而编排出的一种人体动作。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基本舞蹈技能后,通过自身形态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向观众传达艺术情感的表演。因此,本文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应该将舞蹈表演的价值、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进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董东洋 《魅力中国》2013,(17):277-277
舞者表现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外在肢体动作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是思维,是感觉,是想象力等内在心理的培养。而这些恰恰又是舞者表现力培养息息相关的内在因素。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舞蹈是身体的艺术;舞蹈是心灵的艺术;舞蹈是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的艺术;确切地说,舞蹈是。灵驾驭身体、身体表现心灵的艺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舞蹈艺术的内在情感思维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针对此点来时师资培养、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尝试进行一定的改良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邓斌 《魅力中国》2014,(20):120-120
舞蹈是一门通过演员肢体动作传达语言的艺术形式,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舞蹈演员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最好诠释。因此。舞蹈演员是舞蹈灵魂的传递者.也是也是艺术形态的塑造者,并且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对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考验非常严格,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还要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而每种能力都需要演员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出色的发挥出艺术的美感。本文主要针对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具体分析了心理素质对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舞蹈内涵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四琅 《魅力中国》2010,(30):94-94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境的展现、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准的舞台表现力。而目前的舞蹈教学多是以解决舞蹈的技术和风格为主,缺乏舞蹈表演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表演往往只能通过排练节目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表演的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林 《魅力中国》2013,(16):125-12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给予人们视觉盛宴,以及心灵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安慰。它展现了舞者内心深处的世界。“情动于衷”,就是舞蹈的源泉,只有以“情”作为出发点。通过肢体语言.再加上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技巧,才能够表迭出舞蹈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构成舞蹈艺术的核心,才能够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然而,现如令的许多舞蹈都不能称之为“舞蹈”了,因为这些舞蹈中没有投入舞蹈者的感情,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表演。本文章将通过讲述情感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来证明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再论述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孙然 《魅力中国》2014,(19):103-103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应谊具备把鳊导想法进一步理解从而变成自己风格的能力。同时人物形象或动作状态分析非常透彻。达到能够在舞台上把编导营造出的意境发挥到极致。作为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应该在完成动作的同时激发编导的灵感达到双方共同的意愿才能使舞蹈本身出现表演以及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刘慧 《魅力中国》2010,(27):211-211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徐诗疑 《魅力中国》2013,(19):251-251
舞蹈艺术作为众多舞台表演艺术其中的一种。以其在舞台上表现形式的强大张力、感染力和不分语言、国界就能引起的强烈共鸣,征服着全世界各地热爱音乐和舞蹈的人们。一场成功的舞蹈表演,要有优秀的剧本,好的服装、场景、道具,合适动听的音乐.还有重要的舞蹈动作编排以厦掌握着成败关键的舞蹈演员。若是没有舞蹈演员专业的舞蹈功底、敬业的精神以及精湛的舞台表演能力.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只能是失败品。而决定着舞蹈演员能否铸就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就是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怀揣艺术梦想的舞者,杨丽萍正在实现从舞蹈演员到民营文化企业家的转变,她用商业的力量延续着舞蹈的生命。 就在很多人质疑已过天命之年的杨丽萍还能够舞多久的时候,她主动离开了这个舞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在体育舞蹈中运用眼神的重要性,结合体育舞蹈的分类介绍了眼神的运用与交流方法。指出只有通过眼神的基本功训练,用眼神去表达情感,借体态去宣泄心灵,才能使舞蹈本身更具感染力,才能使舞蹈演员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最终使舞者在舞蹈本身的渲染和对观众的感染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赵雪莲 《魅力中国》2014,(2):104-104
舞蹈它同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一样是要欣赏者用眼睛感知和品味的艺术。在音乐的背景、灯光、服装等其它艺术效果的烘托和渲染下,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来向观众传输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和社会展示凝炼的生活。应该说这是舞蹈艺术的最本质的属性。大自然中的人用他们自然的、原始的动作去创造生活,也创造了艺术立足的母体。尽管那动作还不是艺术,但任何艺术都可以而且只能到生活中去寻找根基和原形,既便是天堂里的神话也自然是一群被人们神化了的人们的事。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她的根也深埋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说它比其它艺术形式更直接,更贴近生活,或者说更容易从生活中找出它产生的胎记。如果把每一幅美术作品看作是凝固了的生活瞬间,那么舞蹈就该是流淌的生活过程中的一段或部分。因此舞蹈的创作和表演除了需要它的根须要具有更强的吸取养份的能力外,要求它的他作者和表演者同样要有很强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舞蹈演员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地领会创造者的创造意图,知道他要说什么;另一方面又必须了解自己的观众,知道用什么方式方法,用什么“语体”色彩来表述编导思想观众才能和谐地跟上你的书写速度,并在这和谐中体味出舞蹈者“书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婷婷 《魅力中国》2014,(23):76-76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不仅需要舞蹈演员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还需要协调好舞蹈动作与面部表情及眼神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的展现舞蹈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必须要详细的了解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传达舞蹈的精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舞蹈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舞蹈都是通过一个个舞蹈动作的连接而成的,因此,每个舞蹈动作的标准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场表演的成功与否。可见,舞蹈动作对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林 《魅力中国》2013,(16):386-386
舞蹈是舞者通过艺术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艺术行为。舞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美化的肢体动作和相应的面部表情以及情感的代入来塑造人物角色,使得舞蹈感情得以传递。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舞者的中心目标是为了表现角色的情感,舞蹈技巧、舞蹈动作只是辅助手段。本文主要对舞蹈表演过程中角色形象塑造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萌萌 《魅力中国》2013,(16):376-376
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对舞蹈作品人物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使舞蹈演员的演绎事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对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及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遣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王正安 《魅力中国》2014,(11):93-93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舞蹈以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的综合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恒 《魅力中国》2014,(6):188-188
舞蹈的表演教学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是艺术表现能力的方式,这种表演并不是进行简单的让学生学习怎样跳舞,怎样表演,要让学生理解舞蹈教学的全部过程以及艺术表现能力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以及舞蹈艺术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等。学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舞蹈的动作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形式的深化,达到很高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服装是提高舞蹈作品整体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表现作品风格及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舞蹈是现性艺术,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演员进行服装美感意识培养,使演员受到美的熏陶,在舞蹈表演中达到动作美与衣饰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张丹若 《魅力中国》2013,(28):95-96
朗诵傲为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是许多朗诵爱好者展现声音魅力和文学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是众多艺术语言爱好者不断追求其艺术效果、探索语言表现力的艺术载体。能够“走心”的朗诵者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内容融为一体,与观众和听众产生共鸣,使文学作品经过朗诵者的声音表达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达到审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