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恢复国债期货 规避利率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大,迫切需要恢复在期货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以规避利率风险,现在时机已成熟.文章分析了我国恢复国债期货的必要性,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目前发展国债期货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选择在期货交易所发展国债期货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恢复国债期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铭 《新理财》2012,(6):39-41
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两年后,2012年4月,国债期货仿真合约开始试运行。参与仿真测试的公司有10家左右,包括期货公司、券商和银行,试点内容主要是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仿真合约的所有环节。银河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期货")正是试点公司之一。"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商品期货。国债期货的推出对于整个期货品种,特别是金融期货品种的丰富,意义非常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再加上未来可能推出的外汇期货,有了这三样,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体系就基本完备了。"银河期货副总经理周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3.
沈宁 《理财》2013,(10):85-85
国债期货上市在即,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再添新丁.当此之时.部分习惯“炒新”的投资都大都跃跃欲试。对此.专家提醒,国债期货与股指期货存在明显差异,个人投资者应当理性参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信息份额模型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三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信息份额模型表明,从整体来看利率互换相对于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都具有信息优势,而国债期货相对于国债现货具有信息优势。另外,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市场都在随时间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利率互换在价格发现中单向引领国债期货以及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单向引领国债现货。所有结果一致表明, 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这两种利率衍生产品在引导中国利率市场价格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利率价格标杆和风险控制工具,而最近国内盒融行业对国债期货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我们根据美国国债期货投资和研究成果,从一些特殊角度分析如何使用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们对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不理解、片面理解或误解等问题,本文采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重新考察了国债期货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机制,深入分析了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并从二者的互动关系角度推演了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意义与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吴晓晖 《证券导刊》2013,(18):91-95
十七年的等待:国债期货渐行渐近 国债期货属于利率衍生品,是指以国债为交割标的的标准化期货合约,是在国债现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运而生的一种规避利率风险、增加国债现券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8.
时隔18年,国债期货整装待发,重出江湖。7月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国债期货。7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其相关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8年,国债期货经历了推出、巅峰、停办、重出,究竟有着怎样的涅重生?前世: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相似文献   

9.
魏涛 《证券导刊》2012,(16):23-25
不论是即将要推出的白银期货,还是未来要推出的诸如原油、玻璃、焦油等商品期货,抑或是重中之重的金融期货及其衍生品,如国债期货、股指期权等,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是必然之路,也是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债券期货的投资与避险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戴子贤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已在上海率先开办,这是我国金融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举措。国债期货交易可为国债现货市场的参与者提供避险工具。买卖国债期货,投资者务必了解与熟悉当今世界债券期货的操作之道。本文就美国的通...  相似文献   

11.
国债期货是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17年前因“327国债”等风险事件影响被叫停。时隔17年后,重启国债期货的呼声在两会期间再起。此期货品种何时能再次上市?时机是否已成熟?将给市场带来怎样影响?能否保证“327国债”等风险事件不再发生……带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国债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分析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效果,及中国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在短期内存在双向的Granger引导关系,说明中国国债期货从合约设计和交易制度上来讲是有效的。通过对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功能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内运用OLS套保模型和VAR套保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好,国债期货发挥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目前中国国债期货已经初步发挥了价格发现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这将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宋浩林  孙文军 《时代金融》2012,(14):20-21,23
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阔别市场近17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完善的国债期货交易合约和制度,确保国债期货交易规范运行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特别是"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康凯  潘进 《时代金融》2014,(11):160-161
本文研究我国国债期货中交割期权对期货定价的影响。通过加入对交割期权的考虑,建立期货价格与远期价格的关系,并建立了国债期货定价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认为,国债期货的价格除了和利率有关,还和不同可交割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有关,正是这种不同的利率敏感性导致交割期权价值的不同。本文采用期货仿真交易数据和银行间市场的可交割债券实盘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很强的证据表明交割期权对国债期货定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坷  彭颖怡 《时代金融》2013,(18):234+236
国债期货在我国并不算一个新鲜事物,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成为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同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沉寂了近17年后,我国将在近期重启国债期货交易: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2013年4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批准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上市迈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从中金所国债期货合约入手,介绍国债期货相关概念,此后阐述转换因子的原理并给出了三种选择最便宜交割证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玮  姚远 《上海金融》2015,(4):91-95
本文以我国国债期货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国债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国债期货进行久期缺口管理。研究发现,我国国债期货价格与最便宜可交割债券价格走势高度相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国债期货价格是现货市场价格的引领者。由此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国债期货这一国际广泛运用的基础工具,有效进行久期缺口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及规则,并在交易合约、规则和交割制度等几个主要方面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国债期货试点交易进行了比较,认为本次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在制度设计上已经有效避免了上世纪90年代国债期货试点交易的缺陷。同时,本文对未来国债期货交易的制度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阔别市场近17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完善的国债期货交易合约和制度,确保国债期货交易规范运行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特别是"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债利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将国债收益率曲线培育为人民币利率基准。但该文认为现券市场上同期限不同票息国债收益率差别很大。即使使用转换因子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税收因素,国债的免税特征妨碍了国债作为金融期货的标的基准。由于推出国债期货势在必行,因此应充分考国债的免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率变动因素更加复杂,波动更加频繁、更加剧烈,国债期货地位愈发重要。而合约表作为期货的基础,通过了解并分析合约表的设计规则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期货的基本状况。并且通过将我国国债期货与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国债期货品种的合约表进行异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异同点的原因与影响,可以客观的看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