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香港商业指从事香港本销市场商品交换活动的部门和行业。香港本销市场的商品以进口货品为主,1992年香港进口留用的消费品达176.99亿元。围绕这些进口消费品以及本地制品在本销市场的分配及流通,形成了批发、零售、饮食业等商业行业,以及由此所组成的本销商业贸易市场网络。香港商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香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之一。作为国际商业中心,商业在香港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广州零售商业发展的营销对策——南大集团“新三环”战略的启示王筠镇改革开放15年来,广州的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州的商业网点从1978年的6143个增加到现在的14万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9.18亿元发展到1993年的307亿元,15...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商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万亿元计算,至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是2003年的4.3倍。随着消费品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零售商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国的沃尔玛已在中国的18个城市开设了36家分店,  相似文献   

4.
谭坊 《上海经济》1997,(1):34-34
<正> 上海的商业建设从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大力发展阶段。1991—1993年,商业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40年。后两年,每年仍增建约100万平方米。时至今日,"大型商场热"尚未减退。但是,多种情况表明,上海的零售商场、特别是大型商场已属过度发展。理由有三: 第一,商场发展速度超过消费增长速度。截止1994年底,上海零售商业面积达830万平方米,比1991年底419万平方米约增一倍。199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2亿元,平均每平方米营业额0.91万  相似文献   

5.
在80年代的改革浪潮中,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经济力量,首先在商业部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79年个体商业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4.3亿元,到1988年已达1324亿元。以平均每年89%的速度递增。1988年底全国共有443万城镇个体劳动者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修理业,占全国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67%。个体私营商业已成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多层次经济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元。从总体上看,个体私营商业是依附于公有制性质的国合商业而存在的。它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不断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78年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64.8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4.16%。到2012年,全国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344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61倍;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提高到12.55%。  相似文献   

7.
迅速发展的中国建材工业,已能生产出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建材产品。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迅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动力。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3年,中国建材工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56.7亿元增长到1430亿  相似文献   

8.
一、我市流通现代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一是流通规模持续扩大。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6亿元,同比增长15.5%;拥有大型现代化商业设施6个,其中万平米零售商场12家、大型综合超市8家、大型宾馆酒店10余家;拥有各类商品市场545个,年成交额320.4亿元。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漳州市商品市场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效供给增加。199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56亿元,比1978年增加9.64倍。二是市场功能逐步完善,基本能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三是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开放式的多种经济成  相似文献   

10.
国家开放技术市场以来北京地区技术市场在“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指引下,从萌芽到形成,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经历了十五个年头。现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大、技术新、后劲足、管理规范的技术市场,成为首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技术信息和技术商品的集散中心。 从技术交易规模看,技术合同交易额绐终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居全国的首位。从1987年7月1日北京地区实行技术合同登记制度以来,到1993年底共认定登记合同127284项,合同成交额为167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为99.4亿元,已实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局面。1978年到1984年,全省社会总产值由232.9亿元增加到815.92亿元,年均递增17.6%;工农业总产值由221.74亿元增加到516.34亿元,年均递增15.1%。落后地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浙江落后地区经济开发的途径,其成功经验和进一步发展问题,不仅对于浙江贫困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供我国其他落后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不仅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动力。1978年到1993年,我国乡镇企业产值由493,1亿元上升到2902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1.2%,乡镇企业产值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13.
开平县供销社下设4个公司,1个货栈,16个基层社,拥有商业批发机构14个,占全县商业批发机构总数50%,零售网点565个,占全县商业零售网点80.7%,干部、职工5,010人,占全县商业从业人员65%。1982年,供销社系统商品零售额12,700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农副产品收购额11,200万元,占全县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1%。供销社在全县农村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北京,经济建设长足的发展,体现出了大都会的繁荣和投资者的信心,而其中尤以商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最为突出,为投资者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据统计,1993年北京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49.4亿元人民币,比1992年增长27.8%,并连续11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连续7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全市共  相似文献   

15.
海西自建州以来,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海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使海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西地方财政逐年增长,这给海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199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29.3%。1978年全州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为4635万元,到1993年达到12324万元,比1978年增长165.89%,年均增长6.7%,1993年上解省财政2253万元,比1978年的154万元,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市场变动的基本态势是,增长速度将低于1993年,但不会出现大的滑坡,工业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分析80年代以来我国前两次经济循环周期中的社会商品零售市场的变动情况,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1981年至1986年是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循环波动的第一个周期,1986年至1990年是第二个周期。第一个周期经济循环的顶峰是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12.8%,谷底是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速降低了4.7个百分点;第二个周期经济循环的顶峰是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培育商品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建立有限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先人一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体制先发优势,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从1978年至200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从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评估,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列全国第三位,位居上海、北京之后。短短20多年,浙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浙江现象”被吴敬琏先生称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一) 以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上海,如今个体私营经济也成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生长点。近两年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到1993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2.9029万户,从业人员18.07万人,注册资金6.54亿元,私营企业累计达8247户,投资者1.3014万人,雇工10.3288万人,注册资金17.33亿元。全年累计产值7.59亿元,营业额5.89亿元,其中商品零售额2.81亿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这表明个体和私营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广州经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宏观环境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3年增长18%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22.2%;农业总产值增长12.3%左右;由于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比1993年增长50%左右;同时,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由于税制改革、汇率并轨、自然灾害严重等原因,预计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比1993年增长2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上涨19%,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将上涨16%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一、商品零售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大商场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商品流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商品零售市场更是空前活跃,呈现出稳定、繁荣的良好局面。到1996年底零售商业网点已发展到1396.3万家,比1995年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