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姚礼君 《魅力中国》2011,(4):196-196
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历来被人们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环境权利意识淡薄。在经济发展中一些工业生产的污染常被农村环境所承受,而农业生产中焚烧桔杆等不科学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环境保护意识,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所及的所有生态圈和资源领域。这种思想有别于西方的和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学理论。在西部开发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资源、实现西部的生态价值,保护和发扬本地区固有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我国环境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意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4.
王琼 《魅力中国》2010,(10):46-47
进入20世纪,人们对生态问题倾入更多的关注,环境保护受到人类异乎寻常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发展所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在环保的浪潮下,崇尚自然、原始、健康的观念深入民心。在生态包装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设计师与消费者不仅在满足促销及成本合理化的需求,而是向生态包装方向发展,如何树立国民的环保消费意识,增强设计师应有的生态设计意识,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是:环境权益立法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程度较低;环保组织自身能力弱,规模小,影响力有限。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环保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自然形成和智慧累积的成果,其中也不乏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习惯法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做简要的梳理,列举藏族、侗族、傣族、蒙古族几个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希望给人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社会的同时带来新的思考,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生态失衡、污染严重。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平衡理念,切实把环保优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即经济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过于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矿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煤矿企业必须树立环保意识,采取科学的手段,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态环境管理质量,有效避免各种污染问题的产生,推动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煤矿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刘扬 《特区经济》2011,(3):228-230
近年来,反生态倾销的立场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发达国家的咄咄逼人,与其寻找诸多理由去佐证该行为的不合法,倒不如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倡导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树立环保意识,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反生态倾销壁垒,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发展市场经济;使用科技手段;转变旧意识;转变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热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值得进行探讨,以启发我们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生态保护行为。加强生态保护认知、完善法律法规,有利于生态保护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有利于创新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安全用水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航青 《黑河学刊》2009,(6):139-140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危机的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凸显出重要性。而市民社会在提高民众生态环境意识、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维护公民环境权利及推动国际环保运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工业社会中,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制约国家有序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我国若要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迫切需要厚积的高新科技的有力支撑。妥善解决我国当前环境保护中科技水平缓慢提升、环境保护科技专项效用不彰和战略性环境保护新兴产业比重较低等棘手问题,亟待推进环保科技信息共享化、环保科技研用协同化、环保科技支持智慧化、环保科技聚才内涵化以及环保科技意识普及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5.
邹军 《老区建设》2011,(13):33-36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全县人民永远享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环境目标,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县域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子,着力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群众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为兴国跨越赶超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中的媒体传播是环境保护管理主体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媒体传播活动作为社会环境宣教的首推工具,起到教导、交流、监督等重要作用,服务环保大局、倡导生态文明、传播环保意识、沟通环境信息、监督环境污染、促进环境问题解决。本文对媒体传播在绍兴市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鹏 《发展》2011,(5):17-18
近年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作为探索环保新路的具体行动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变化首先是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随后,在操作层面,相关企业加强了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多方合作,在实际矿山开采过程中把生态破坏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关键。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改变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势必成为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的实践、生态文明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推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政建设工程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一脉相承。因此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注重生态理念的指导作用,采取一些节能施工技术,同时,要注意道路工程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以人文理念和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强化道路生态设计和施工管理。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工程中包含哪些生态理念,指出了市政道路工程涉及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将生态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施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