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钧  孙海莉 《大众商务》2010,(1):70-70,90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与转型政策研究——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的特殊性与资源型区域对资源部门的过度依赖,形成独特的资源型经济体系,其经济增长、结构演进与制度环境不同于非资源型区域:资源开发的外部负效应引起增长方式粗放化,对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挤出决定了要素结构的初级化,产业的锁定效应带来产业结构单一化,矿(区)城(市)冲突效应导致空间布局结构分散化,资源财富流失效应引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弱化。推动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破解五个效应:以集约增长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型,以科技融合推动要素结构转型,以破解锁定促进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矿(区)城(市)乡(村)统筹发展推动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以财富积累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并由之构成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以及转型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出发,对经济转型中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政府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的作用,结合实际为政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背景分析 1.山西资源型经济状况 资源型经济,指区域依靠矿产资源等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开采、加工自然资源继而形成初级产品的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山西煤炭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结构.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意味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和研究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消费结构的良性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推动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形势下,山西省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降耗、减排的双重压力。为促进山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山西省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使山西省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山西低碳经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孝义市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地区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点市,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型地区工业转型路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阐释孝义工业转型的典型做法,为国内资源型地区工业转型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遇到了较多的困难,成效甚微。我国煤炭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逐年递减,在经济层面上不能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进行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使能源供给更为丰富。以此转变能源供需的结构,引导煤炭资源型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鉴于恩格尔系数在消费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探讨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一般为处在末位环节,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居民的日常消费能力已经逐步转变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拉动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陕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及消费数据,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进行建模,研究分析陕西省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内容不断丰富,但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基于以上结果,仍需重视城镇居民综合收入的提高,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合理优化目前的消费结构,实现我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逐步由投资向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既面临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历史任务,又面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以资源型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观测视角,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山西省“十五”至“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业发展是促进资源型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大,能有效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城乡融合;同时发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资源型地区应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转换中的战略作用,充分释放旅游业“产业促融”的重要力量,全面构建城乡“互融共享”的文旅休闲空间,为实现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2005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基本消费支出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弹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居民消费不畅、住房消费偏低、社会化消费比重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建立积极的消费体制等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05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基本消费支出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弹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居民消费不畅、住房消费偏低、社会化消费比重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建立积极的消费体制等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一个由消费结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四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设定的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发现消费结构会影响第二产业结构的转换,而收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恩格尔系数也有所下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显著。结合面板数据建立ELES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和时间效应,且在满足吃饱穿暖基本消费需求之后城镇居民将会增加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其中交通通讯与文教娱乐消费将成为城镇居民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新热点;最后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又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联立方程,运用2001~201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结果发现:资本、劳动和市场因素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可以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与分散效应,实现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基于经济学视角,梳理山西资源型经济从无到有、在挫折中萌芽、在转型中前进的发展历程,认为目前山西资源型经济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加大贫富差距、腐败现象高发等问题,剖析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从对传统资源型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通过加强监管避免贪污腐败现象三个角度入手,积极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努力使山西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揭示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变动特征,论证龙岩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选择的得失,找寻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路径及相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实现雁阵发展的主要手段,由于山西的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因此使用shift-share扭转份额模型对山西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论与全国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所得到的变量从结构性、竞争力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时间序列计量分析,得出三次产业中不同变量的偏离程度,可对产业结构调整下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