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劳动的新特点使学界对于"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观点产生了分歧,"活劳动是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否也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成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以及"流水线推理模式"两个角度来分析,认为: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从起源上看属于活劳动,从结果和走向上看是它自己,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冀术明  宋艳 《理论观察》2007,23(4):23-2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是要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际,通过对科技和经营管理活动日益重要的地位的认识,以及如何对待第三产业的劳动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观点的同时,着力解决科技和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重要形式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认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涉及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基本上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不能将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文章探讨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价值创造的问题。通过深入地剖析,以证明在当代社会生产中,活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同时。对马克思关于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说法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充分展现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在理论界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在经济理论界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不能创造价值。钱伯海老师认为,物化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并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曲。两种观点全然不同,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争论不一,但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价值思想应当是确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论断:劳动决定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群众。当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就是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彰显劳动价值,深入探讨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与对策,切实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它的经济繁荣与风险资本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风险资本作为一种有助于企业实现创新的金融工具使其整个经济充满活力,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和“发动机”。一、风险资本的性质———“智慧”资本风险资本是将对创新的管理技术内含于其中的一种资本,在资本注入创新企业的同时,也将它的投资管理技术注入企业,这就确保创新企业能够按照风险资本家设计的方向发展(RichardC.Thomson,1993)。定义根据美国风险资本协会(NVCA)对风险资本的定义,风险资本是由专业人士投…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然而,坚持劳动价值论并不等于教务地固守传统的认识,拒绝承认传统理论存在缺陷及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劳动价值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弦更张和极为简单地用晨劳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应是对19世纪20世纪人类基本经济思想的超越,既要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的基点,又要体现新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视野扩张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本文拟概要地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彭斌  陈端计 《南方经济》2002,16(10):32-34,7
自1662年配弟提出劳动价值论以来,人类对价值问题的争论已有340年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正确把握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框架的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铃  赵国艮  朱贵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55-15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部分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框架提出不同看法.文章结合现代劳动力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和对几种典型观点的分析,考察了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其开放性,从而得出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框架是经得起时代考验,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本人所发现和证明的一个重要命题的基础上的,即目前人们作为经济分析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被认为是反映实物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本人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它们只是反映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完全抽象掉生产的技术关系而的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可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突出地表明了这种分析方法。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对于建立能够解释现实的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极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要求,广东经济学会、广东劳动学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于最近在暨南大学召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劳动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财贸干部管理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就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收到一批专题论文。下面分十个问题对研讨中提出的有关观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讨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技术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来分析技术关系的物质财富生产和生产率的变动与作为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并用以解释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因素,后者创造着多倍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