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晓燕 《商业会计》2007,(10):10-11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财政部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笔者现就新准则的判断、确认、计量与会计处理等相关会计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积极引入国际惯例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但尽管如此,新准则中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相关概念,提出一些会计处理规范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井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我国非贷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实务处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文章在介绍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修订内容的基础上,就中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商业实质的表述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就没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辅之以案例进行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19年5月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现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协调一致。文章重点关注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中换出资产为存货的相关会计处理,并与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以及2019年1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对比,以一项特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为例,说明修订后新准则的合理性。进一步以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为例,分析新准则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理解和运用中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实务中经常发生的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争议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形成机理,重新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损益的类型和概念,以揭示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导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了两类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但对于发生的相关税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不够详细,债务重组准则未作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是债务重组,因取得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应计入到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中(交易性金融资产除外),因减少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均应调整资产处置损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与以往相比,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框架体系、主要概念、会计处理和披露范围等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对上述差异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的规定中,换入资产计价和交易损益的确定都有些模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会计处理具体分析,特别是分析非等价交换时的会计处理,揭示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得出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改意见,并提出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2006年颁布的观行准则与2001年颁布的旧准则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的差异,井运用实例,对其账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说明.由于现行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让会计处理增加了很大变数,也为会计核算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最后分析了会计实务中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减少了企业可选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避免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资产价值偏离市价,并且与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保持一致。新准则和所得税法核算要求趋于相同,减少了纳税调整的处理。但是对于存货视同销售项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等特殊交易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需要结合《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收入》等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指南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杜燕 《商业会计》2007,(11):31-32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减少了企业可选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避免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资产.价值偏离市价,并且与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保持一致。新准则和所得税法核算要求趋于相同,减少了纳税调整的处理。但是对于存货视同销售项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等特殊交易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需要结合《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收入》等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指南进行会计处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来越普遍,因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业务处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企业应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规定过于简单,规定未述具体的内容及相应的处理,所以分别探讨了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6.
罗伟 《商》2014,(11):137-137
会计学关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为人力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在对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资产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人力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出了人力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规定,并区分具有商业实质、不具有商业实质两种情况.本文就商业实质及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生活中企业进行的资产交换形式复杂而多变,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自1999年开始正式发布《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并于2001年进行修订,2006年2月15日,再次修订和发布了新准则体系,其中包括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较原准则变化很大。本文通过对新准则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对新准则的概念、判断标准、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进行解析,指出新准则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有利用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运用该准则。并特别提出该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赁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本文仅就以公允量价值计量模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