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振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研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实践问题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他从韦伯以前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区位学说演进脉络;从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战前工业区位评价、战后工业区位规划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区位选择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挖掘总结了民国时期学界对中国工业区位研究的成果,认为对中国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开创了中国工业区位研究的先河,对后来学者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引导意义;在工业区位的经济条件与国防条件孰先的争论中,大多数经济学者倾向于从更长远时期关注经济条件;工业分区发展得到学界的一致肯定,但分区的主导原则存在差异;陈振汉等人选择韦伯的理论引入中国,对于中国工业区位的科学规划以及中国区位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振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研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实践问题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他从韦伯以前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区位学说演进脉络;从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战前工业区位评价、战后工业区位规划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区位选择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区划法规于1891年起源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市,20世纪初引入美国.区划法规作为城市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在美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和世界城市开发控制体系中均具有重要地位.美国城市的区划法规是由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经必要的立法程序由市议会批准确定为城市用地和空间微观管理的法令.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区划法规也是平衡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工具,它充分尊重私有财产,没有统一的内容和格式,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特点在不同方面作相应的增减.如今,区划在美国已经是一项成熟、独立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检验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分配与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度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7—2014年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选取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级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探讨,进而基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σ收敛与β收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全局正向相关性,且其相关水平逐步提升;σ收敛于全国层面,呈现“整体发散,局部收敛”的基本演变特征,东部地区效率指数标准差要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相对显著;绝对β收敛测算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内各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西部无趋同收敛的趋势;在引入区域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环境变量的条件β收敛测度中,单控制变量测度下仅社会水平对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作用呈非显著性;多控制变量测度条件下,自然禀赋、高技术导向水平是促进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原因;而各环境变量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效率绝对与条件β收敛性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旅游区划及福建旅游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旅游区的界定入手 ,提出了旅游区划的一般方法及原则 ,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该省作了试探性的旅游区划分 ,以期为全国地方性旅游区划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进而促进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巨灾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巨灾频发的国家,农业巨灾保险作为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成功推出的最大瓶颈在于费率的厘定。运用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因灾减产强度和地区抗旱能力三个指标对我国各省份的农业生产风险水平进行风险区划,确定风险等级。并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测算出我国各省份的粮食产量异常波动率,结合风险区划确定的各省份风险等级,尝试对农业巨灾保险产品进行费率厘定,为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产品的科学、合理定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趋势预测法,建立了伊宁市GDP的预测模型,并通过GDP预测值构建了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线性模型.由于伊宁市存在着区划调整的问题,造成了个别年份数据的不统一.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对伊宁市2010年建设用地量作出了预测,为伊宁市近期发展与规划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子行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子行业竞争力从一个层面深化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以市场成长率和工业区位商为维度构建的子行业竞争力模型,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层面构建了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扩展STIRPAT模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工业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驱动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碳排放,除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外开放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因此,要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工业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和外溢性,适当扩大低碳工业投资规模,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效规划区域工业碳排放,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与产业专业化变迁:江苏例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专业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区位特征,其理论基础是"新经济地理学"。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产业专业化变迁的分析,发现:制造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都随着人均GDP水平上升而表现出相同的U型变迁路径。为了促进江苏省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基础上形成一些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区位理论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厂商寻找最佳区位,忽略了制度、技术创新以及经济政策方面的作用.以报酬递增、空间聚集和路径依赖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地理理论使得区域经济理论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产业集群理论则为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区域经济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理论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当前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对当前学术界有关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学术观点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方法和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方法体系。在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对其研究方法的演进及其学派之间进行了横向比较;在产业结构理论方面,阐述了投入产出法和跨国比较分析法两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产业兴衰:产业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衰可以区分为自然兴衰和相对兴衰,根据其内涵、特征,可以揭示产业兴衰与现行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问题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这说明产业兴衰问题应该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带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带的出现和提出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但对产业带概念内涵的认识并不统一。本文系统的研究产业带理论,明确产业带的理论内涵。对基于产业带的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研究,旨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扩展了STIRPAT模型,测算出了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产业集聚度、城市污染综合指数和环境规制水平,并探讨了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污染或减少城市污染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某个临界点,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呈现出“U”型演变的规律,产业集聚度的对数3.1161为拐点。基于此,提出了产业集聚生态化发展模式观点,包括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城市功能分区发展模式,使得产业在集聚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但污染排放并不相应增加,从而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呈现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此外,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提高环境规制水平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作物保险风险区划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风险区划是全面推进粮食保险的一项先期准备工作。本文认为,产量变化能够测度自然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建立了粮食安全自然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省级保险风险区划划分,并以Fisher判别法、Bayes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回判验证。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次对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传统与现代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竞争战略中的簇群理论以及区域创新环境理论等进行了追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