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对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风险防范对策的思考——兼对阳泉市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营运状况的调查李满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由全面代理转为基本自营仅仅半年时间,但期间信贷资产的扩张是很快的。信贷资产的快速扩张,是政策性银行为履行政府赋予的特殊职能,确保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2.
杨炳欣  丁倚忠 《经济师》2000,(11):99-10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其性质职能、经营模式、业务范围决定了其信贷资产的二重属性 :一是信贷投向政策化 ;二是资产载体的商品化。服务于政策投向或附着于商品载体上的信贷资产 ,受国家政策、市场法则、管理机制制约 ,一旦发生短缺 ,国家政策兼顾不了这种短缺 ,商品交换弥补不了这种短缺 ,管理机制纠正不了这种短缺 ,农发行信贷资产便会面临着三种风险 ,即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一、政策性风险(一 )政策性风险界定政策性风险是指农发行履行自身职能、执行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促进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当前经营存在三种风险:先天性风险、后天性风险、功能性风险、当前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其信贷资产风险;当前经营存在三种风险:先天性风险、后天性风险、功能性风险;当前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其信贷资产风险;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存在“三对矛盾”:“软资产”与“硬负债”的矛盾,资产筹措的商业性与资金运用的政策性的矛盾,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资金使用的长期性的矛盾;防范与化解经营风险的对策有:科学界定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功能,颁布《中国政策性银行法》,信贷经营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对政策性银行经营风险的监督控制。  相似文献   

4.
陈荣  陈文勇 《经济师》2001,(2):189-189
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支持粮食企业组织粮棉油购销业务的特殊金融企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信贷结构单一,贷款投向高度集中于粮棉油购销企业,信用放款比重大,致使粮油收购信贷资金处在极高的风险区域上运行,存在着比商业银行更高的行业特定风险和转移风险。一、农发行信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形式1、历史性风险。农发行成立时,其资产业务主要由农业银行化转而来,而农发行在代理农发行业务期间,身兼自营与代理业务双重重任,在利益驱使下必然会出现把代理业务作为其转移信贷资产风险的对象,致使农发行在成立时不良贷款就居高不下。据调查,川北某县199…  相似文献   

5.
农业政策性信贷资产风险的防范对策●常胜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其着力点必须从加强管理和宣传入手,在借鉴商业银行措施的同时,结合农业政策性信贷资产的特点,大力宣传,积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稳健经营,确保...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专业银行正向商业银行转轨。如何加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防线,有效地抵制其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乃至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拟从信贷资金运动规律角度,研究信贷资产运动过程中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一、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不仅揭示了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还揭示了贷款的本质特征。即信贷资金的一般运动规律模型是GI一GZ——W——GZ’一GI’。其中GI一表示贷款本金;GZ一表示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资本金;GZ’一表示GZ与其带来增值…  相似文献   

7.
农业政策性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政策性银行同样存在金融脆弱性。该文在介绍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银行脆弱性的五大表现特征,即软资产与硬负债的矛盾、不良贷款占比过大、自有资本严重不足、外部经营环境较差和内控建设与风险文化建设落后等,并提出了疏通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尽快补充资本金、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加强内控建设和风险文化建设等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永平 《经济师》1998,(1):94-94,101
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提高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马永平农业发展银行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等专项贷款的信贷投入,加强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9.
刘少华  解存礼 《经济师》1999,(7):86-86,110
1998年4月,农业发展银行总行针对当时的情况,遵循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和信贷资金的运行规律,明确提出了狠抓“贷款投放、库存监管、收贷收息”三个环节,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收息工作对于政策性银行的重要性。我们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诚然应当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吴劲涓 《发展研究》1994,(9):48-50,47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994年以来,国家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措施已分步实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已正式组建、挂牌,由此构成了完整的政策性投资融资体系。实现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2-2020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杠杆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通过提高银行杠杆率渠道来促进银行风险承担,“信贷资产证券化-杠杆率-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宏观审慎政策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提高会减弱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宏观经济景气度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高会减弱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定调市场化转型试点,进出口银行由纯经营政策性业务,向兼营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转变。农业发展银行将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在此背景下,针对如何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问题作一综述,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基层农发行政策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金云斌金祖盈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其业务活动既有政策属性,又有银行属性。政策属性要求农发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求,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贷款以国家...  相似文献   

14.
龙志强 《经济师》2000,(4):55-56,74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的金融企业 ,必然会出现资产风险。如何规避贷款风险 ,将贷款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使政策性贷款保持其安全性和封闭运行 ,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是当前政策性信贷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立贷款风险的防范预警机制 ,对贷款形成风险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控 ,可以达到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目的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如下设想。一、建立内控机制 ,把好第一道防线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控就是银行防范风险的内因 ,防范风险的关键是建立内控机制。要建立内控机制 ,…  相似文献   

15.
信托投资机构信贷资产风险的化解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行业信贷资产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其中又以信托投资机构为最。而近期国家的政策性调整对信托投资机构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信托投资机构要维持目前的经营和运转, 唯有摆脱一切依赖和侥幸思想, 焕发自身潜能, 竭尽全力盘活现有资产, 逐步化解信贷资产的风险, 并努力防范新生风险的侵袭。  相似文献   

16.
扶贫攻坚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新的工具--小额信贷.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何行之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开发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对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以流动性差的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为经济发展更快地融通资金.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对于银行的盈利和资本运作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风险管理的一般策略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四个方面来论述,在理论基础之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浅谈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年 《经济师》2004,(5):241-241
文章针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从恢复农发行业务 ,改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 ,着力解决好农发行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何丹 《时代经贸》2007,5(1X):120-121
扶贫攻坚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新的工具——小额信贷。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何行之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开发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对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农业体制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企业化、效益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而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则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保证,在信贷支持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