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6,(10):155-167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现象呈增加趋势,如何合理估计债券价格,有效度量政府隐性担保,保障投资者权益成为市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可违约债券CIR仿射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隐性担保作用,并运用卡尔曼滤波法对该隐性担保作用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自2011年地方国有企业债、中央国有企业债和民营企业债开始频繁交易以来,政府隐性担保长期显著存在于我国债券市场中;(2)市场对于隐性担保预期理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信用评级、不同债券种类间隐性担保水平有明显区别: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地方国有企业债的定价中,分别隐含着对应政府以39.9%和6.7%概率进行的隐性担保,而类似隐性担保在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国有企业债定价中分别为33.9%和1.2%。  相似文献   

2.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吴海军 《经济管理》2023,(12):43-6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却逆向扩张,最终使得其总体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甚至显著上升;(2)官员晋升压力会促使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更显著地扩张融资平台债务,特别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但是,一旦城市财政压力较大、土地抵押担保力度不足,则地理禀赋差的城市也难以大规模扩张非标债务;(3)债务治理后,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非标债务扩张行为在中央转移支付水平低的城市以及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它们还会显著扩张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禀赋城市和不同债务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风险,对现有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金融市场环境视角,从宏观层面的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的金融市场信用风险,以及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业务层面,搭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隐性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并没有引致隐性债务风险的显著提升。最后,从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隐性债务处置机制和发挥政府审计国家良治职能方面提出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6.
张路  尹志超  王姝勋 《财经研究》2021,47(4):94-107,123
地方隐性债务的无序扩张会削弱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动能.面对隐性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和企业研发活动增速的下降,很多经济观察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过高的地方债务水平是否会抑制微观企业的创新?这一影响的潜在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8年至2017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和手工搜集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数据,考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对微观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城市隐性债务水平抑制了当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确定,这表明隐性债务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机制分析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和长期外部信贷的减少是"抑制作用"产生的潜在机制.最后,文章还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静  彭月兰 《生产力研究》2006,(3):87-88,149
我国目前没有法律意义上承认的地方政府债务,因此,在研究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影响时,只是涉及中央政府债务。但现实中地方政府间接举债、变相举债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地方政府过多举债和支出会削弱中央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金融资源之争,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地方政府面临补充建设资金的压力。在刺激经济重启的大背景下,放宽的融资限制使得地方政府大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不计代价和规模整合融资平台,不加限制地对各项融资允诺于财政承诺,导致隐性债务的大量增加,并严重危害地方政府长远的财政安全。  相似文献   

9.
2014年4月份先后发布的《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及《预算法草案》三审稿,最终赋予了地方政府适度发债的权限,地方政府债券即将推出。报告指出,将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防火墙。对此各方赋予各种期待,希望通过该制度实现两方面目标:第一,服务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发债的限额控制与考核问责;第二,服务于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识别与价格确定。本文分析了我国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可能面对的困境以及现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明确的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两套并行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实现融资平台与隐性担保的退出以及改变市场主体级别竞争的成本与收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坤荣  施宇 《经济学家》2023,(12):56-65
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任务。首先,本文梳理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动态演进过程,提炼了不同发展阶段隐性债务的阶段性风险特征和阶段性诱因。其次,结合现状,提出现阶段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难点:一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与支出责任的不匹配引致增量风险,二是存量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化解。最后,沿袭政策取向,探讨如何从控制增量和化解存量这两个角度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城投债从其"发行—交易—偿还"的这一过程当中都隐藏着地方政府的担保。并且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解答其担保城投债发行的法律风险和偿付责任等问题,就必须制定平衡的法律规定,让地方政府扮演城投债的真正偿付责任主体;并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引导城投债发展多途径的偿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可以看作一种政府对民众权益的承诺,该制度的转变必然会带来相关人员保障权益的改变甚至减损。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在转变过程中能够稳妥处理其隐性债务,是推动制度变革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选取智利、波兰和阿根廷作为典型样本国家,考察它们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的处理方式,并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养老金转制成本通常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处理隐性债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剖析了政府隐性担保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该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或融资约束偏紧的公司,以及金融分权程度较高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政府隐性担保提高了企业获得优惠贷款和税收优惠的概率,并且通过缓解“财务风险”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基础上,政府隐性担保亦能增大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本研究为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要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然  王刚 《经济论坛》2002,(6):43-43
隐性债务是指那些责任界定不很明确,但很有可能最终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债务,主要包括国企和金融系统债务,中央主管部门、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社会保障缺口。它们涉及项目杂、触及层次深,性质上、数量上都较难把握,对财政安全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5.
杨开元 《时代经贸》2020,(10):74-75
】为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切实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各地方 政府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预算法,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依原稿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 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制在依法担保的范围内,并要根据合同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对没 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专项债券融资, 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偿还,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这对平台公司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18,(22):7-7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泛化滥用PPP,甚至借PPP变相融资等不规范操作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家大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背景下,PPP项目未来支出责任是否属于政府隐性债务这-问题备受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国有企业违约现象,基于SIRS传染病模型,仿真模拟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国有企业间的传染过程,厘清源于国有企业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传染机制。研究表明:当前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国有企业间的防范与化解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且地区间的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分化趋势明显。要因地施策,谨防风险的全局性扩散。同时,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恢复率,也即政府救助,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国有企业间传染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政府不应被隐性债务绑架,要适时择机引入破产机制。既要发挥破产的真正效应,又要预防国有企业违约破产可能引致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性负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为降低财政风险,让地方政府直接隐性债务显性化,首先要规范地方政府借款的核算方式.本文从政府会计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与地方政府负债会计处理方式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性负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为降低财政风险,让地方政府直接隐性债务显性化,首先要规范地方政府借款的核算方式。本文从政府会计逐步采用权贵发生制会计基础与地方政府负债会计处理方式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敏 《经济视角》2013,(7):14-16
在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中,围绕地方政府存在着多种类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与中央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现象,是地方债务扩张的根据动因;在与社会公众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当地社会公众对当地政府的软约束,缺失了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督;在与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机构在实质上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便利,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起到扩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