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由调查可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亲情缺失,监护人不力,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等问题突出,应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质量,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小娟  陈巧玲  李姗姗  罗杰 《商》2013,(18):374-374
本文从屏山县三个乡镇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归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及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及学业状况,旨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比重逐渐增加。西安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及政府的重视,构建和谐西安就必然面临着要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职能,解决民众尤其是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在构建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注重运用法律加强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是其改变自身命运、阻断阶层再生发机制的重要途径.以江西省S县为例,对罗霄山片区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存在缺失,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模糊不清,等等.因此,应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增加学校办学投入力度;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挖掘学校职能,增强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完善管理,丰富寄宿制学校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5.
《商》2015,(50)
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被不断推进,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地住进城市而衍生出来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家庭的结构不完整、家庭亲情淡薄、家庭监护不力等一些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健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学习目的不正、儿童性格怪异、非社会化行为日益突出等不少令人忧虑的现象。如何完善健全相关的政策,尽快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以往教育管理模式的的研究分析,从学校教育管理视角出发,探寻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以期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指导、在生活上缺乏关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使得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出现民工进城打工寻求发展的热潮,农村青中年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文章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下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研究其成因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调查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探讨应如何对留守儿童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正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亚楠  安永友  单若南 《商》2014,(6):237-237
中国有这样一种少年群体,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而被“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却无人监管,这些本应在父母手中捧着的儿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缺少正确的引导及教育,使得他们在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发现留守儿童现状呈现出很多问题,除了国家政策,社会关注以外,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又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留守儿童呢?  相似文献   

9.
马元莉 《致富时代》2011,(10):177-177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普遍和突出。该文通过对我国留守儿童现状及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留守儿童监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与父母外出、亲情缺失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前提下,应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充分拓展学校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家庭教育儿童、养育儿童的功能,以探索新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依附理论是分析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及其边缘化危机的一种范式。运用依附理论框架对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转型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浮现的宏观背景,体制分割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加剧的中观设置,社会化偏差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突显的微观环境。通过转换发展模式,破解二元对立社会结构;创新社会设置,消解二元分割教育体制;优化社会化环境,矫正留守儿童社会化偏差等措施,才能化解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阶段的产物,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存在着丰厚的劳动力,两相吸引,大量的青壮年流向城市,但是与此同时农村遗留下很多儿童,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跟随父母进城生活,亲子之间的长期两地生活造成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问题的缩影,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从国家、社会、立法等方面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14央视“农民工春晚”关爱留守儿童环节的录制终于完成了,虽然有点累,但还是比较兴奋,倒不是因为有机会参与了一次央视晚会的环节,而是觉得晚会播出后,会有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雷沃公益志愿者感觉还是有点小小的成就感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加大,留在农村的儿童大约2300多万。在当前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他们面临生活、学习和心理等诸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家庭自身,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解决,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对舒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部分调查,针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漫秋 《商》2014,(24):43-43
乡村留守儿童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在短期之内这一群体不会消失反而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乡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详细的分析,引起读者深思,从而深入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不等同于“严重心理问题”,不能随意的给留守儿童帖上“心理问题严重”、“问题儿童”等标签。本文简单地剖析留守儿童在面对不利反应时,个体的,心理韧性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以期让个体更好的适应环境。同时,思考如何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进行社会体系介入。这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商》2013,(19):315-315
当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主要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与其他城市儿童一样良好的教育,导致产生了一系列与此有关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行为、心理、健康和学习等方面问题愈发严重,这主要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而产生的一个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事关农村留守儿童本身问题,也关系着国家的将来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措施是: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和回乡创业相结合;改善城市学校学生的入学条件,鼓励家长带子女进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加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的交流,改变监护人"重养轻教"现象;通过多种方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8)
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该县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教育现状、心理健康现状等方面了解该县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发现该县留守儿童在安全、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学校、政府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该县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做出的对策,由此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个山区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为理论指导,对于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提出来,让人们思考,有所启发。笔者在此展示了一点点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心得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