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十五”时期,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经济总量上,2005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1%,已占到全市GDP的一半以上,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1倍;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完成的;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国税收入7.52亿元,完成地税收入8.52亿元,两税合计16.04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9%,比“九五”末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2000年全部税收收入的3倍;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  相似文献   

2.
《唐山经济》2005,(8):1-1
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10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市全部财政收入123.05亿元,同比增长45.2%。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概况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也是我市五大临港产业之一。经过“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267家,比上年增加26家;总资产489.81亿元,同比增长18.8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4.16亿元,同比增长24.7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8%:完成销售收入1077.89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省石化行业销售收入的40.22%,增幅与全省持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壮大县域经济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2003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1%。全国县域GDP6.45万亿元。占全国55.2%。从我区来看,县域面积占全区的98.9%,人口占82.2%,GDP占64%,地方财政收入占36%。与全国比较。我区县域平均人口为21.9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1%,居第28位。平均GDP11.3亿元,是全国的43.1%。是进入百强县平均水平的6.9%,居第22位。平均地方财政收入0.54亿元.是全国的52.9%,居第24位,由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的前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繁荣城乡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机制灵活、市场对接灵敏的优势,抢抓机遇,大胆突破,超前构筑,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量扩大,领域拓宽,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市整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7.5亿元,占全市GDP的43.2%;实现财政收入29.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2%;非公有制法人企业发展到2720户,资产总额388亿元;从业人员34.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66%。非公有制经济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6.
《成都经济发展》2006,(2):61-64
农副产品加工业信息 一、成都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不仅是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成都市现有规模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30多家,实现产品销售收人31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0.31%;完成增加值1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32%;实现利润1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21.6%。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281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4亿元,占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60.8%;完成工业增加值1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74.6%;实现利润1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利润的80.8%。成都拥有一批如正大、统一、希望、通威、蒙牛等全国知名企业,其中正大、统一等30多家企业2005年销售收人均超过1亿元。  相似文献   

7.
冯芳 《宁波经济》2009,(8):40-41
建筑业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解决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建设。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市建筑业从业人数达N50.6万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利税总额58.4亿元,增长13.6%,呈现生产、效益同步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6.2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39%。同时,建筑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材、钢铁、电力、交通运输等。  相似文献   

8.
准确定位破解难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德州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特色化和开放化,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市11个县市区GDP完成644.25亿元,占全市的93.8%,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22.3%;县域地方财政收入20.63亿元,占全市的84.8%,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24.2%。今年1~9月份,县市区GDP完成574.24亿元,占全市的94.9%,同比增长21.4%.  相似文献   

9.
张琦 《天津经济》2005,(10):15-17,24
现代流通业是21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商品市场繁荣兴旺,商贸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促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7亿元,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242.1亿元,占全市GDP的8.3%,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北经济研究》2005,(9):27-28
2004年,保定市22个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48.4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4.9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6.46%和5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对经济全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每个县(市)自身的核心任务,也是做好全市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立群 《辽宁经济》2009,(11):23-23
近几年,大石桥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强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县,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逐年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紧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县域“工业园区化、城市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三件大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实现150亿元,增长4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实现9.3亿元,增长31.4%。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呈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增长14.2%;各项存款余额17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478元,增长12.9%。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38位,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致力做活九嶷旅游,特色农业,能人经济,交通运输,城镇经营等五篇文章,壮大了县域经济,带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085元,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97亿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增加到8336万元,年均递增5.8%。  相似文献   

14.
《天津经济》2006,(5):1-1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国民经济起步较高,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市GDP完成860.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本市经济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14%以上的增长速度。按三次产业来看,一季度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5.41亿元,  相似文献   

15.
《唐山经济》2006,(10):26-27,41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按照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大扶持、服务和引导力度,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和最具活力增长极。到“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8亿元,税金16.4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4.5倍和5.8倍,占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52%和49%提高到88.5%和8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1%。在民营经济的强力拉动下,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亿元,财政收入18.33亿元,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5位,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名列第65位。今年1—5月份,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完成增加值92.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8.5%;上缴税金6.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7%。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整体实力壮大,竞争力增强,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县域行政区域总土地面积14.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5.1%;年末人口总数8230万人,占89%;实现生产总值14650.1亿元,占79.3%,县域地方财政收入501.52亿元,占46.8%;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我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乡镇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20.7%,比上年增幅高6.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2398亿元,增长22.9%;利税总额851亿元,增长33.2%。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漯河市“非公”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5.5%;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6.3%,上缴利税占全市财政收的3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非公”经济。“非公”经济撑起了漯河经济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2001—2004年,全市GDP从236.18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年均增长36.8%;全市财政收入从12.6亿元增加到60.9亿元,年均增长69.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182元增加到10166元,年均增长18.0%;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重庆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0万个。增长速度超过1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增长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加率6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占全市GDP53.1%,比上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到2006年11月,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152.84亿元,增长22%,占投资总量的59.3%;出口达到1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7.9%。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超过230亿元,增长40%以上,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新增40万人。达到605万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仅2006年大旱累计捐赠就达3600多万元。实践证明,重庆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以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发展,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市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都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