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年来,出现的众多建筑工程欠款纠纷来看。其实质是施工企业工程款长期被拖欠的结果。据《建筑时报》披露,至2001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达2787亿元,占当年建筑业总产值的18.1%。2002年拖欠工程款的增势不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在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拖欠工程价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文娇 《广西会计》1999,(10):17-18
1990年以来,虽然经过了一次全国性的对拖欠工程价款的清理,但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拖欠工程款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势头。我区的建筑市场亦不例外,据区直施工企业统计数字反映,1990年拖欠工程款总额为1.98亿元,到1997年底,拖欠工程款总额已达10.21亿。一、拖欠款的构成及其原因从区直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总额分析,10.21亿元中,属于已办完竣工决算项目的拖欠款为3.05亿元,占拖欠总额的30%;属于在建项目的拖欠为7.16亿元,占拖欠总额的70%,其中已竣工结算未审定的2.4…  相似文献   

3.
遏止工程款拖欠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垫资、带资、压价己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旋律,造成业主拖欠工程款严重。据统计数字反映,建筑业企业被拖欠款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814.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77亿元,增长35,9%。其中国有建筑企业被拖欠128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28亿元,增加3.26%。工程款的拖欠一方面给企业造成资金严重匮乏,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纠纷不断增多,财务风险骤增。另一方面由于外部欠款存在坏账、死账的危险,造成大量潜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把遏止工程款的拖欠和工程款的及时回收,防范财务风险作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欠债还残,用工付酬,天经地义。令人不解的是,这一观则如令却被一些政府部门元情地政踏着。据报道,全国已竣工工程拖欠工程款1755.88亿元,其中政府拖欠642.80亿元,占36.61%。政府拖欠工程款,成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最直接原因,而且清欠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5户不同类型的施工企业1999年度前已竣工程垫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抽查了21个工程项目,总决算造价14168万元.项目账面成本9625.6万元。截至1999年底,尚有3845.8万元的工程款未结回,占决算造价的27%,占工程成本的40%,其中单项工程垫付资金额最高达700余万元,时间最长达10年之久。不难看出,垫资施工行为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运作出现危机,乃至遭受巨额损失。 工程垫资施工,增加了施工企业贷款规模,导致贷款利息增加。在所抽查的工程项目中,我们对截至1999年…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市中区建设局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款的清欠力度,双清欠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区共清理建设单位(业主)拖欠的工程款490万元,清欠率95%;协调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兑付拖欠民工的工资45.2万元,偿还率89.4%,受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投诉41起,已处结36起,另5起因涉及招商引资工程及外地施工企业,正在督促协调中。  相似文献   

7.
三农点滴     
政策 三年完成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日前指出,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将在3年内完成,当前要着重解决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拖欠。据查,在目前拖欠的1756亿元工程款当中,政府项目拖欠占了36.7%。他提出,做好清欠工作,政府要带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05,(11):52-55
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中铁一局集团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2004年集团公司营业总额达100.36亿元,实现利润5569万元/年。从2002到2004年,中铁一局投标揽活和营业收入平均递增25%以上。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中铁一局财务部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克服由于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工程款拖欠,垫资施工,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大额投标、履约押金等造成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9.
施工企业工程款拖欠原因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工程款拖欠问题急剧膨胀,一直困扰着施工企业。巨额资金被拖欠,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呆帐和坏帐损失,使企业不能持续、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因此研究解决防范工程款拖欠问题是摆在施工企业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许建 《活力》2011,(14):85-85
近年来.多数施工企业工程款结算不及时.拖欠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拖欠的项目多、范围广、数额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仅就施工企业工程款结算状况的成因及其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成为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据统计,目前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大概有3670多亿元,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70%。  相似文献   

12.
某年年底,一位国有企业的总经理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而主动提出辞职。这位总经理提出辞职的直接原因有三点:其一,该企业被客户拖欠严重,几年积累下来的拖欠款达8000万元人民币,占该公司流动资金的50%,其中一年以上的欠款占流动资金的30%。为此公司不得不派出近1/3的人员去追讨欠款,结果收效甚微。年底发不出工资,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的建筑市场与全国各地一样,竞争日益剧烈。由于市场信用制约机制尚末健全,市场信用程度不断下降,施工合同的履约率一度低于50%。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拖欠工人工资两大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市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截止2000  相似文献   

14.
论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工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实质是被拖欠工程款。拖欠工程款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企业交易信用环境,极大困扰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直以来,企业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  相似文献   

15.
林萍 《时代财会》2001,(6):62-63
近几年业,建筑企业工程款被拖欠现象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呈恶性膨胀态势,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还干扰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增加的问题,是加速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深化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我国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现状和危害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分析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从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领域相关法制建设、建设领域信用管理、完善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规范业主行为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了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工程款是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在工程进行中和完工验收后,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当支付给施工企业的的报酬。业主拖欠工程款是建筑施工企业经常遭遇的难题。本文从多个环节分析了施工企业对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5,(10):7-7
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地价变化异常,全国住宅均价涨13.5%,北京商品房售价一季度涨了523元,全国累计清偿拖欠工程款近50%,广州101户双特困户住上新居,5月广州拍卖珠江新城2地块……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经济统计》2006,(10):42-43
我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前三季度达179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未来5年预计将翻一番;西部大开发6年多新开工70项重大工程;中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占全球70%以上;“十一五”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年增14.5%;95%乡镇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世行对我国贷款75%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金业成为4000亿元大产业;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0年减少1亿多人;近一半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已清理拖欠工程款1770亿元;香港外汇储备达1303亿美元;北京去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第一;纺织服装和鞋帽箱包产值华东地区占全国50%以上;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使西方经济持续10年无通胀;技术壁垒对我出口企业造成损失占总损失的95%。[编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煤炭建井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施工企业往往在资金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垫付资金为建设单位施工,因此,造成了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主要是应收工程款的大量存在。以鸡西矿务局建设工程公司为例,2001年末应收工程款余额已达11416万元。应收工程款的大量存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至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至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只有举债经营。大量外债的借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偿债能力减弱,财务风险加大。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应在40%—60%,如果这一比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